为什么要读唐宋八大家?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这是中国人才会写出的一种磅礴大气,与大自然、与人生、与自己的一种从内至外的关照。
文以载道,千古不易之理。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能得以源远流长、延绵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脉从未断过,而“文以载道”是其传承与表现方式。
回溯中国历史,比如要提唐宋,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辉煌的时期。关于那个时期的很多记载,都散见于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中,其所承载的不仅是真实照见历史,也是照见作者的心路历程。
中国历史上的“古文运动”,成就了“唐宋八大家”乃至以后对“文以载道”的要求,在写文表达上要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以语言精练为美,以虚言浮夸额为丑。我想时至今日,这也是好文章的铁杆标准。
曾风光无限的欧阳修,因朋党之争被宋仁宗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任太守。太守大人欧阳修受智仙和尚之请为一新建的亭子命名。欧阳修一想啊,我常常来此山上与友人喝酒,且又是这些友人里年岁大的,姑且此亭就叫“醉翁亭”吧。自然写了一篇记,题为《醉翁亭记》。时至今日,我们在提到一些言不由衷却另有所求之人时必提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只不过,此时的“山水之间”与彼时太守大人的“山水之间”大有不同。
太守大人的“山水之间”表面来看是在山顶放眼所见滁州四面的山川秀美、景致醉人。有人说太守大人初次没写“环滁皆山也”,而是用了类似鲁迅式“滁州的东边是山,西边是山,南北边还是山。”后一老翁提点,才改为五个字。这五个字,精炼凝练,有电影镜头的拍摄手法之大开大合之势。
今时今日,读《醉翁亭记》,依然觉得文章读起来如饮甘霖酣畅淋漓。作为文坛领袖,他的文章冠绝一时,除了文章功底甚好之外,也在于欧阳修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他的妻子曾笑他为何花大力气修改每一篇文章,他说唯恐见笑于后人。
文如其人,不仅仅欧阳修,唐宋八大家里其他人亦然。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成为“学而优则仕”的成功典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居庙堂则忧国忧民,处江湖则淡然处之、怡然自洽,不喜不忧。
或者,这份心胸豁达,才是除了他们的文章之外,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唐宋八大家之作,文以载道,是今时今日学习文章写作的绝佳典范;以文观人,读唐宋八大家之作,又是修身养德,修德以致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