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才读了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原本计划给它做一份"分析表",通过章节及页码、文本内容、形式、表现,以及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等要素进行最初步的文本分析,最好能写成"章回表"......但总之,我读着读着觉得自己没有那个闲功夫了,所以就打算写这样一篇东西,正如这个题目所说,它是一个楔子,回目名已经概括了第一回,甚至是《儒林外史》全书。此回开头明确指出了功名富贵的无意义,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理: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首词,也是一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哪一个是看得破的!(页1)
而关于“楔子”,以及此书楔子之意义,卧闲草堂本批语已经说得很好:
元人杂剧开卷率有楔子。楔子者,借他事以引起所记之事也。然与本事毫不相涉,则是庸手俗笔;随意填凑,何以见笔墨之妙乎?作者以史汉才作为稗官,观楔子一卷,全书之血脉经络无不贯穿玲珑,真是不肯浪费笔墨。(页23)
这里顺带说一个题外话,此段评里提到了“一卷”二字,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里也是一会儿“一回”,一会儿“一卷”的,大概在明清时期,“一回”和“一卷”很多时候说的都是一回事吧。
第一回里的主人公王冕一生不做官,其母也叫他一生别做官,他遵守了这一母训。他一生当中不论是地方的知县要见他,还是朝廷叫他去做官,他都一概不去。作品以此表达了经济仕途之无意义。其中有句评说得很好,是华约渔的评:
“开手就把《外史》中绝无之一人写作全书楔子,寄慨不少。”(页24)
这部书要写的是“儒林外史”,而第一回里出现的人物,不论是王冕,还是秦老,还是王冕的母亲,都不是儒林人物,却都表现出了儒者的气质!卧闲草堂本批语就如此言及秦老:
秦老是极有情的人,却不读书,不做官,而不害其为正人君子。作者于此寄慨不少。(页24)
作中的吴王,也即日后的皇上则如此评价王冕:
“孤是一个粗鲁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象,不觉功利之见顿消。”(页19)
这里就说到了王冕身上的“儒者气象”。
由此可知,作者确实有意以非儒林之人物来表达儒者风范之意;这也就意味着,走上经济仕途之路者,大概是比较缺乏儒者气象的,作品里的知县是如此,知县的小吏翟买办也是如此。他们也就是李绿园在《歧路灯》里描绘的不正经的官吏人物,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批评的“禄蠹”官吏。
除此以外,我还注意到一些我注意到的文本的优秀之处。比如作品对王冕之孝的描写、对王冕之母爱子情状的描写、对秦老之于王冕的关心之状的描写等,均描摹得非常之细致,处处透露出人情世态,一些地方还催人泪下,极具吸引力。
我还注意到一处评语之间的对话关系,但不确定是否真是如此,还是只是校对之后产生的文際现象;但不论如何,现征引如下:
“天一、二评:非瞒秦老也,盖有难言者;约评:非难言也,只因乡间眼界小,恐哄动众人耳,如此才是真隐。”(页19)
一个“盖有难言者”,一个“非难言也”,这就非常有趣了。至少这样子的评语之间的对话现象在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一系列版本和本子里头是非常常见的。
2023年9月6日星期三深夜作于北京市海淀区北新家园家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