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说的「我」,不过是一扇我们呼吸之际的推拉门。”
关于“禅”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理解是往内看,修心、静心、平心,以不变应万变。
带着这点不成熟的认识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作者被译者定义为“出世的禅僧”,1904年诞生在一间茅草屋,6岁开始上小学,12岁拜入静冈县藏云院玉润祖温禅师门下,1924年赴东京驹泽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到永平寺、总持寺继续进行禅修学习。1959年飞临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在美国12年半的时间里,用其所称的日常打坐、坐禅、修行,将禅渗透到所有活动中,1971年因病在自己的住宅内离开了这个世界。
全书分为身与心的修行、修行之路、用心理解上中下三篇,共36节内容。
禅者自然是指修禅的人,“初心”一词意思是“初学者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一直保持初心。然而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为初心或许会保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时间持续拉长,“尽管水平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提升,却也易于丧失你「本心」所包含的无限意蕴。”
所以,保持初心,是难上加难的事,但也算是禅者毕生需要去追求的境界。
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的大师说对打坐真正能有帮助的是计算自己的呼吸,专注于自己的吸气和呼气,但这个专注是指将注意力放到某个事物上而非禅的目的。
禅修的真正目的是“如其所是地看待事物,任万物自由地来,自由的去”。但是如果不遵循某些法则,就无法获得完全的自由,只有遵循了规则,才有机会获得自由,而禅修的目的就是获得这种完全的自由。
36节每一节阐述一个观点,说字字珠玑也不为过,全都凝结了铃木大师毕生的参悟,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咀嚼体会。
找一个无事的午后,焚一炉香,泡一壶茶,试着来体会一下“禅者”的“初心”和“自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