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新学期的第一本书,要不是先接触了一些有关卡夫卡作品的讲解,不然还真的很难读下去。或许是因为了解不深,整个阅读的过程似乎更多是在不断去印证学者提出阐述的观点,夹杂自己对于现代主义作品最直观粗浅的感知与领悟。
有时候会觉得,这本书一直在“逃避”我的阅读期待。不仅情节较为单薄,主题也趋于艰涩。但对于卡夫卡的好奇还是战胜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不满,尝试闯入这片不知尽头的迷障。不知道是想表达的太多,还是实际的感悟太少,始终抓不住我对于《城堡》的关注中心。
“城堡”最初可能是代表主体追寻的一个目标。但对于主人公K来说,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进入城堡的决心最后被消解在各种看似无理又确然存在的纠纷之中。某种程度上,城堡更多指向的是欲望的集合体,或者是K不断行动的最终标定,支撑着故事架构,但也不断被拆分成简单琐细的扣环。K虽然从未有机会踏入城堡,却始终受到城堡的制约,而这一切只是源于一张错误的委派文书。
K发觉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只是结果,是这一地方因生活与公务紧密相连而产生的错位与失衡的体现。几乎所有的人都臣服于这一冗余古板的国际机器。但这并非最终的意识目的,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撕开生活本真面目的一道任意的豁口。当一个人被完全架空于陌生孤立的环境中,身份地位的识别不再起效,维系情感的记忆不再触发时,重新争取这一切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纯粹。由人与人的互动开始,任何情况的发生都具有随机的偶发性。K不断地在别人身上找到线索,与一些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通过交涉对谈争取上诉的各种可能性。当K认为能够编织出支持自己的关系网络时,或许这些人也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这些线索引诱着K去实现他们的意图。他们总是默契地透露出与他人发生过的矛盾,站在自己的角度评价别人,使得K不得不陷入这些与他无关的争辩中,消耗精力。在这种复调形式的发生张力中,向前得到答案的势能愈发微弱,稍微获得一丝进展,又很快回到原位,如同钟摆来回晃动。
何谓生活本真的面目,或许其中一种解释可以是,承认各种可能的发生,但往前走也会遇到深渊,找不到出路也无妨。
(我到底在写什么啊啊啊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