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我是先看了黑泽明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当时可能也看了影评,但是对原书的情况完全没印象。后来好像是在2017年知道了原来这部电影是根据俄国人写的游记拍的。当时就下载了电子书,一直留在手机里,直到花150块钱买了1977年的纸书,才1.5倍速读完了。
老家是黑龙江山区林场的,书里一些植物、动物、地名的叫法都很熟悉。这本书是黑龙江大学俄语教学组翻译的,保留了东北话的一些命名。比如“砬子”,是山上的大石头,我家那里有个地方叫“狐仙砬子”,就是一个上面有石头的山。还有就是鸟“蓝大胆”,我想要不是在这书中再看见,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记得这个鸟名了,而小时候确实是知道这个鸟的。还有”拉拉秧“,是小时候最常见的野生藤蔓的植物。想象中乌苏里是个水乡,因为那首《乌苏里船歌》,几度搞错了,误想到密苏里,那是美国的河了。其实书中虽然记了大量的河流,但是乌苏里是山区,所以才叫“乌苏里的莽林中”。
山的方位,水的流向,是完全搞不清的,连考察队自己都搞不清,读者更不能从文字描述中搞清了,第二册后附了地图,知道大概位置,就不必一一去对了。岩石的种类、河谷的特征、动物、植物,都比较专业,可以一一地查清,我只查了河谷的阶地的意思。对原始森林、河流的描写,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只能从文字上想象了。站在山上远望平野的感觉,我有亲身体会,看见远处的河流弯弯曲曲,闪着光。
文明究竟有多文明更多的是物质文明,精神恐怕不文明。这些在深山里谋生的人,有的比文明人更博爱、更理性。有了群居的人,就有了规则,这种规则被成为文明。人类社会没有实验,一切都是即兴的,永远也不会有完美的一天。也就无从吹嘘文明有多灿烂、多发达。
人活着真的有目的吗?书的作者提到他在黄昏的时候坐在河边,感觉到夜色慢慢降临,一时间把自己忘了。这恐怕才是人的真正状态:本身就没有任何去向。茫然无措才是正常的状态。意志太强,恰恰违背了自己的本性。
1.5倍速看完的书,却觉得作者写得太匆匆。我们去那个小山转一圈都可能有一堆印象和感慨,他花了那么长时间,走了那么远的山路,却好像没有记下很多。也许时间对人来说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短,一切都看个人感觉。作者更多的是记述,没有投入太多个人感受和情感,他只想写个行记,介绍乌苏里地区地理。
有两处很搞笑,只记得一个了。就是德尔苏说野猪如何如何,话没说完,抬手就是一枪。德尔苏死了,作者很克制,没有抒发什么感情。中国人供奉的山神不知道是谁,老是说从前是齐国的大将军,现在在清朝镇守山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