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评论中,我曾经说过,对于这本书,我读完后有两个大的疑问。
疑问1,在上一篇评论里已经说过,就是两位译者到底是怎么分工的,程小青和庞啸龙两位先生到底在这本书中分别翻译了多少的内容。
在上一篇评论里,我通过一个虚词“哩”的频率,加上杂志期数的出版问题,曾经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1-5章和11-12章大概率是庞先生所翻译的结论。
其中,我还有一个疑问2,就是本书有多少的删减内容,叫王敬之先生的译本少了多少内容。是否在合理区间内。
所以我又专门统计了每一个章节对应的王敬之先生译本的数字对比。而在整理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支持我第一篇评论观点的内容。
从整体的字数占比来看,程小青版的字数较王敬之版本的字数大概少了4万多字。
整体少了20%左右的比例,这种差距实际上已经基本上超过了正常语言精简的差异,在阅读对比汇总,也能发现程版大量删减了一些不重要的内容。
这种删减一定程度上,有两方面吧,一方面是内容的精简,会提升阅读的流畅度。
另一方面就是说过多次的,会使读者的阅读不完整。
而对比了两版内容后,才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在程版中,大量的章节并不是跟原版保持一致,而是被重新拆分和组合了。
而且这种现象恰好是阶段性出现的。
而且与我在上一篇中提到的发现的一些文本现象恰好吻合,我像这绝对不是巧合。
而这里恰好可以把整本书分为4个阶段。
这一部分属于书的开头,在上一篇中,我提到过,这一部分根据“哩”字,我猜测不是程小青先生的亲自翻译。
而在对应关系上,这一部分的两期杂志上一共刊登了5章,每一章的顺序恰好都是跟原文相对应。没有打断或者重组。在字数上,这一部分的偏差度也是最高的。
这一部分开始出现了原文章节的重组现象。
特别是是原文的第七章,由于较长,被打断成了三截。分到了三个新的章节里面。
第九章也被截断成为了两章。
这一部分恰好又是从我之前提到的,从疑似庞先生翻译的第11,12章开始。
一共7章,这一部分每一章仍然和原文的章节顺序,没有组合和打断。
而且译文的章节字数差距还较大,最短的一章才2000多字,最长的16章超过万字。
这一部分开始,章节的组合和拆分的情况就最为复杂,除了第20和第24章分别对应原文的第20和第26章外,后面,几乎每一章都有组合和拆分重组的情况。
而且字数上也更稳定,除了最后的连续三个超过一万字的章节,大部分都能稳定在5000-7000字。
分析到了这个阶段,在我看来,有一些问题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章节的组合和拆分情况,确实为我之前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依据。
就是1-5,11-12的翻译为庞啸龙。
至于为什么13-17不能确定,是因为第13章一章就出现了5个“哩”,非常明显的程先生的翻译痕迹。
而且从章节的字数来看,程先生应该是把一部分较短且易翻译的内容交给了庞先生,长的段落大部分都由自己翻译。
而且再说一下,为什么我认为有组合拆分的段落应该是程先生的翻译。
就是拆分组合章节这个工作,如何作为双人合作,一定是主要翻译才有这个权力和能力,否则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整本书就必须在中间的章节进行交代和拆分,会导致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出现不顺畅。
所以能拆分和组合多个章节的人,一定是负责翻译更多,且权力要更大的那一位,而两位译者的知名度来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到了这一步,我想基本上差不多能确定两位翻译的分工模式。
庞啸龙主要负责较短的部分单章,且有可能负责了部分章节的初步翻译。
程小青负责了大部分较长和较难的章节,并且负责一部分章节的润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