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你可以许一个愿望,你会许什么愿望?也许你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世界末日根本不会到来。但是杜鲁姆告诉你,一切皆有可能。那么,杜鲁姆是谁呢?杜鲁姆不是一个人,它是存在于宇宙之中,弥漫在宇宙之外的一切可能性。可以说,它是所有可能性的综合体,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无数可能性。在我个人的理解中,杜鲁姆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们的起心动念,也可以称之为“念”。念头越纯净,带来的反馈力量就越大。这里的“念”指的是“初衷”或者“动机”。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初衷”或“动机”,即使事情发展变化,结果也会和我们的初衷保持一致。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指的是事物正常运行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道德经》把“道”解释为宇宙万物演变的原则,并且认为“人顺应地,地顺应天,天顺应道,道顺应自然”。这里的“道”是客观自然的规律,同时又具有永恒不变的意义。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世间事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和“无”相生,而“无”是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了解了老子的“道”之后,你就能理解万程泣血撰写的《杜鲁姆》了。《杜鲁姆》是一本科幻、悬疑、推理、爱情和哲学类小说,由万程编写。故事以一起克隆人失踪案为起点,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科幻、悬疑、奇妙和魔幻的世界。我们将与男主角李星辰一同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这个旅程简直像是一场梦幻般的经历,我们从世界末日的倒计时开始,深入到地心,然后到拜耳星、棉花糖星和银河系,最后回到人世间。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难以置信的奇迹,这些奇迹都归功于杜鲁姆的神奇力量......一切皆有可能。然而,物质层面的可能性似乎总是受到各种限制,真正无限开阔、无限自由的可能性或许只存在于意识中。因此,在我的看法中,这本书讲述了两件事,一是局限,二是动心起念。首先是局限,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真相,我们被语言陷阱所限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就如同时间和真相的关系,时间限制我们了解真相,语言限制人类的思维,即使是再美好的语言也不能真正表达十分之一的思想。我们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动,但也不能为“愚昧”定罪;悉达尼是神的化身,却被自己的信仰执念所限制。其次是动心起念,起心为善,身体力行,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一直都在为善。心中若有两意,即使结下善果,也无法称为真正的善举。这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万般皆空,世事无常,只有摒弃自我,无私无欲无求,才能看清真相,才能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是平等和自由的。此外,随着故事的深入,你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的宇宙,书中的名字和故事都充满了隐喻,就像曹雪芹笔下的“甄士隐”。比如引发案件的胡安,就代表了胡乱安排的意思,象征着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石头人修仁尔德,大概就是修补人类“仁德”的隐喻。再比如书中关于7天和12人的设置,“7”代表古代自然文明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就像女娲在7天内开始制造人类,一周有7天等等;而12人则类似耶稣的12个门徒,拜耳树下的庭审,有着“最后的晚餐”的意味。书中类似隐喻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作者万程在宗教信仰、哲学、医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非常广博且繁杂。如果你也是喜欢科幻和悬疑类小说的读者,那就打开这本书,尽情燃烧你的CPU吧。顺便再问一句,如果世界末日来临,有机会许一个愿望,你会许什么愿望?请留下你的愿望,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说不定愿望会实现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