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馨篇》下分析的是宋词为主的词。中国诗词有个短板就是因为四声文字单音节发音而同音字多,吟诵起来不如拼音语言悦耳,缺少鼻音喉音又导致变化抒情手段少。还好给音乐配词有所弥补,可惜词牌有限,所以中国诗词欣赏还是以文字阅读为主。
看宋词我觉得还是苏轼独占鳌头,全国各地他的雕像石刻也多。他擅长化用其他人的表达,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文如其人,磊落阳光。最近醒悟苏轼的“轼”字还真是太适合他了,没什么用但中国文化拿掉他好像就不成样子。而且苏轼还是学霸,殿试第一名,史论的高手,高考典范作文的作者。应该更是得士大夫认可吧。
叶嘉莹的讲解特别深挖到每个词句的化用,看得出中国传统诗词意境的一脉传承。如何把这种意境用在当下语境,一扫枯萎的日常生活,如同汪曾祺那样,是个好题目。
先看苏轼一生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人就是逐渐燃烧自己,变成已灰之木的过程;但是却身不由己,还是注定漂泊。苏轼反问自己有什么功绩他想到的是自己贬谪之地,最被捶打的地方——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一种反讽,还是真的感受到死里逃生的生存下去才是成功。
再看我觉得苏词最有回味的一首词,苏轼在徐州一夜失眠写出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一个寂寞无人的夜晚,苏轼醒来把小园行遍。上半阙说他看到的无限的清新的风景(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听到的声音(打更声音如同三鼓,一叶飘落好像铿的一声),配合这些大家寻常的景色声音,读者很容易进入他的意境、代入他的角色感受,走入下半阙。
这是个眼睛和心灵都渴望故园的天涯倦客。如此景色、声音,他想到的是归路和故园。这里曾经的主人关盼盼也是不在故园了,所谓的楼中燕又有何意义。唐朝的关盼盼和当下的自己不过都是梦中人,所谓的旧欢新怨,千年后的我们再看黄楼夜景,再为苏轼浩叹,浩叹的是什么呢?仿佛是个贪吃蛇,恐怕叹息的又是上半阙的内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