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偷师学艺》,再看作者的这本书。这书真的很精练,干货满满,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简笔画归纳风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晒,但是如何将“晒”变成有意义的事,是这本书正在讨论的内容。它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教给普通人如何去自我经营,让你成为被“偷师”的那个人。也许你可以借助晒,得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也许你可以借助晒,获得更专业的学习渠道。
翻开书,首先第一步就是开始进行分享。知道如何晒之前,可以先尝试去跨出那一步。当你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比思考更有效的,就是先去行动。
可以从业余爱好者开始。“要开始踏上分享作品之路,最好的办法是想清楚你想学什么,并下定决心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学习。”然后你才会逐步走向专业人才,并且收获同好——“分享所爱,志同道合的人就会找到你。”
“像拍纪录片一样翔实记录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写工作日志,在笔记本里记下你的想法,或用录音机把想法录下来,手边留一本剪贴簿。”
“你可以敞开心胸,分享不完美或未完成的作品以寻求回馈,但不要什么都分享。分享和过度分享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其中分享的存量与流量的观点还蛮有趣,维持流量的同时稳固存量。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可以说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了。分享趋于稳定之后,就需要从分享内容中树立主题和趋势,从而在流量中找出模式。这其实是现在很多流量和网红在走红前的摸索路径——找到模式,转为存量——点点滴滴汇聚成大海。
品位、灵感,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表现表达出来。虽然初期可能会做得不那么好。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而这又像发掘璞玉的过程,需要一点儿冒险,也需要一点儿被恶评的勇气。“一双清澈的眼睛,一颗开放的心,以及愿意在其他人不愿意或不能到达的地方搜寻灵感。”
而我们的作品并不会自己说话,故事可以影响我们作品的价值。“个人故事可以让复杂的东西更具体,点亮所有联结,让观众能深入了解作品;如果少了故事,观众可能毫无感觉。”那么如何讲好故事呢。这本书非常直接,列出了几点几个结构,还都挺有借鉴意义。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义——“别再关注你粉丝的数量,关注他们的素质吧。”“你需要人心,而不是眼球”。关于这方面,书里分享了一些如何识别“吸血鬼”,找到“蝴蝶球伙伴”的方法,挺有趣。这些内容也很简短,说实话这么多内容浓缩成短短的几页,可能正暗示了,你所展现的内容,也应如此简明扼要,重点一目了然。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是避免冗长大段,贴合了现在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亲近那些真正爱你这个人,而不是只爱你的作品的人。”
同样这本书也分享了很多面对诋毁和批评的情况。你会遇到同好,也会遇到批评者。你需要识别哪些是可以让你更好的。也需要面对批评和毁誉带来的内心动荡。这是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但是流量背后,需要更多作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