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大概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分享名著中优秀片段的作业。我选了这本书里的《故乡》和《阿Q正传》,带着一种小孩想要炫耀自己读懂了深奥文章的天真。
我那时候还不懂人情世故,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国民性。我照着解析上的文字说杨二嫂市侩爱贪小便宜,又说鲁迅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其实,我一点也不明白。没有社会阅历的孩子,连如何演好尖酸刻薄都不知道,老师说你读杨二嫂的台词读得差了点意思,我就更加激昂地又读了一遍“啊呀呀,真是愈有钱便……”。
后来怎么样我忘得差不多了,老师大抵最后还是不满意的。一直到了近几年,我才和鲁迅愈发起了共鸣,关于人性,关于自己。诚然我永远不可能如先生一般伟大,他的眼睛看着国家的国民,同时也审视着自己的灵魂,而我眼里只有周围和自己。我时常觉得痛苦。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这颗沙砾轰然撞向历史建成的大厦。我无能为力,而又彷徨着。我渴望听见荒野中的呐喊,而这里早就没有了祝福青年人“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的那个黑瘦的影。我跟随着文字的脉络,时常疑心听见里面的悲鸣与怒吼,直达心间化作惆怅与悲哀。
小的时候不明白很多事,照本宣科地读着先生的文字。俗套点说,正是怀念史铁生中所说的:一个十三四岁的人走在路上捡到了一把枪,因为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了扳机,没有声音也无人受伤。到了三十岁或者更老的时候,他听见身后猎猎的风声,一转头,子弹正中眉心。射中我的这颗子弹一直留在我的身体里,一到下雨天便会发痒发疼。
我的世界总是不定期地下大雨,我避无可避,潮湿地站在雨里。可我并不太怀念从前的干燥,那不是因为天气很好,而是因为我的迟钝和有人在给我打着伞。我对未来的天气也不抱有太大的期望。我活在当下,伤口提醒着我自哀自怨会永远停留在这里的当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