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燕食记》读得人荡气回肠。这些年来又有好多寻根文学作品出现,上次看《十三邀》里采访澳门大学教授一直在研究成都的茶馆。
而且香港人又特别喜欢写这种寻根作品,他们生活在杂种文化的环境里,想必也有很多矛盾,传统与新潮,东方与西方,但是他们总是试图保留自己的中国根。
《燕食记》作者葛亮生于南京,定居香港。他的这部作品里的“我”与现实中的葛亮不知道有几分重合。“我”对于粤派饮食文化非常感兴趣,随着对自己经常光顾的港式茶餐厅“同钦楼”的易主事件的深入调查,牵出了以师徒两代人为线索的粤港饮食界长达百年的发展历史。
其中的师父是有着九十六年历史的同钦楼里的主厨荣师傅。他的出身却要追寻到三十年代的一个尼姑庵。慧生,月傅,这两位尼姑,一个是荣师傅的养母,一个是他的生母。日本人的侵略让荣师傅失去了父亲。养母带他逃到一个官宦人家做奴仆。后来又陪着这家的小姐嫁到太史第。年幼时的荣师傅被唤作阿响,他在太史第长大,因为遗传了母亲做菜的天赋,想要去得月楼学徒。
主厨叶七不但成为了他的师父,也成为了他的父亲。徒弟五举是个苦命的孩子,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茶楼跑堂。他的勤奋努力,机灵聪敏被正在四处寻找心仪徒弟的荣师傅看在眼里。于是五举进入了同钦楼,开始跟随荣师傅正式学厨。荣师傅把他的同钦三蓉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五举。然而五举却为了挽救心上人凤行一家而狠心辞别了师父,入赘到了戴家,与戴家人共同支撑起了“十八行”。这一举动让师徒二人从此反目……他们会和好吗?
葛亮的文字风格乍读起来跟马家辉的有点像,碎碎的,还带着些矫揉。甚至有的时候某些没头没尾的句子会让我想到年轻时读过的安妮宝贝。但是故事是很不错的。描写美食的文字太华丽了,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慧生的一道“熔金煮玉”白粥,之所以被人称为“神仙粥”,她说背后的奥秘是“米是新收的竹溪贡米,周家磅的一亩四分“天水田”,稻熟可早七八天。入水浆如乳,不黏不糯,粒粒分明。煮粥的水,一为泉,次为溪,最次为井水。我这用的,是白云山上的日息泉,每日朝露而出,日升而息。赶那黎明的一个时辰打水,水质格外洁净甘洌”。
我们已经难以想象那些耗时耗力的手工美食是多么美好的滋味了。但是葛亮的这部书里写的不仅仅是美食。正如后记中说道的,“《燕食记》中,厨人产生,大按出世,不仅关乎技艺修成,更关乎仁德义勇的德性修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