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哇。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哦---透心凉…… 田间地头,一个脸色红润的妇女拄着锄头唱着这首老歌,声音里虽然没有歌中的悲凉,却也透着不甘和渴望。在村里的那面坑坑洼洼的墙上,她写下“和树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苦,和墙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痛。”。没错,她就是诗集《海浪将我拥起》的作者,被称为田埂上的诗人——韩仕梅。 出生在河南南阳农村的她,在19岁时被母亲3000元“卖”给邻村一个男人,男人本就家徒四壁又借了外债,她拚命干活,连本带息一共还了4000多,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花钱买了我自己。”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凭什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并登上联合国演讲台? 这缘于她第二个人生转折点,第一个是她的婚姻。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这是那时大部分农村女人的命运。如果丈夫撑得起家,日子便好过一些,丈夫撑不起家,生活就成了地狱。韩仕梅不幸成了后者。四个姐妹中,她过得最苦。 一次偶然,只有初二文化程度的她开始写诗发到网上。“我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写诗能让我发泄,倾诉。”诗歌对她来说是生活的一扇窗,只有在文字的世界里,那些苦闷的、哀愁的、想象的情绪,从她的笔端流出,她才可以从被困住的生活中探出头来透口气,不再去想种种烦恼。她的生活被琐碎压成一堵墙,是诗歌撬开了一道缝隙,给她带来一缕别样的色彩。 婚姻呈现给她的是残酷的现实,但她依然对爱情充满向往:“爱让我变得痴呆,成了玩偶,掠过的风在笑,可我还很认真地,等你零星的温度”。婚姻的困顿没有压垮她,对她来说,这只是人生的一处驿站:“这一站,黑暗中,没有门,也没有墙窗,我用爱筑就一座高高的孤城,却不见你的踪影,我只是沉眠于你脚下的泥土中,丢掉所有的痛。”豁达的她试图沟通,但一次次地努力,结果一如既往:“卸下爱的盔甲,“不是一路的,无论你多么正确,都是错的”。诗中,她满满的无奈展露无疑。 生活有不如意的时候,人们习惯梦想着“诗和远方”,但韩仕梅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你:有了诗,心也可以到达远方。在她困顿的人生中,通过诗获得心灵的慰藉,通过诗的点缀,她的精神获得丰满与自由。因为写诗,她有了更多机会离开村庄,并站在联合国讲台演讲。她说,“女性应该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尊重我们,看见我们,支持我们。”因为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她经历过痛苦,因此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诗帮助到更多人,给予她们力量。“告诉风,告诉雨,告诉黄昏,我将用我的体温去慰藉世界上的每一个受伤的女人,我用自由的灵魂去尝试着爱一棵小草,爱一粒尘世的浮尘,爱每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