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文化是指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包括城市和街道的外貌、街头巷尾民间艺人的表演、集体的庆祝仪式、下层民众在街头谋生的方法等。《街头文化》这本书以日常生活为中心,以为民众写史为初衷,用微观历史的方法,研究了成都的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书中分别从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与社会改良、与地方政治三个方面描绘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丰富的街头文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1870-1930年的老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服饰、面貌和生活场景等。例如,书中描述了冬季菜市场只有萝卜摆放整齐等待人们购买的场景,并通过竹枝词进行生动再现。
成都的街头离不开茶馆,茶馆在成都人的生活中超过了休闲场所的意义。成都人在饭馆吃完饭后必定会去茶馆喝茶。茶馆中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例如嘴皮抹油的故事,一个人每次去茶馆前都在嘴皮上抹些猪油,看着他满嘴的油以为他天天有肉吃,引起了人们的羡慕。然而,有一天他的孩子告诉他家里的肉被猫拿走了,他仍然故意炫耀自己拥有的肉,结果孩子却告诉他只是他经常抹嘴的那块肉皮。这个故事在当时流传甚广。随着物质文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进入成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都街上开始出现了被人们称为“洋马”的自行车,还有被称为“洋房子走路”或“花轿打屁”的汽车。
这些新事物使当时的人们感到害怕,加上汽车交通事故经常是致命的,因此汽车被描述成了怪物,甚至说排气管排放的是毒气。据说这些谣言大多来自人力车老板和人力车夫,他们希望通过谣言来对抗这些抢走他们饭碗的新竞争者。
社会的改良也逐渐开始。1903年成都就开始整顿街头公共卫生,例如严禁街头小便,发现一次处罚50文钱,付不起罚款的会被责令劳动一天,甚至坐一天监狱。然而到十几年后的1314年,这些制度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后来出台了更严厉的新规定,但屡禁不止,这表明当时推进公共卫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中国的历史大多由精英记录,对于民众日常生活的信息记录相当稀少,这本书弥补了这方面的内容。书中经常提到"城市精英"和"改良者",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也与下层民众对立,似乎拥有更多发表不满的话语权。例如,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城市精英一直设法重塑下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精英改良人士经常批评成都人特别爱看热闹”,“社会改良者不赞成妇女看戏等公众活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