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过,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旦一个国家失去了历史,那该国家也就注定要灭亡。因此,他一直抱着治学先治史的理念,认为无论学什么,都要从读史开始。
今天还有必要读历史书吗?我想谈一下我的体会。自从今年重新培养读书的爱好以来,到现在为止,我读了将近100本书。随着读书的增多,我对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深。我现在最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和人物传记。也许正如那句“读史明智,鉴往知来”,通过阅读这两类书,我总是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的古人在历史长河中,就像我们今天一样,经历着许多事情。我相信过去的经验能给我们指导未来。
在我读刘凯老师的《二十四史通识课》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二十四史”是一本书。但是通过阅读,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
那么,“二十四史”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指一套史书,它是历朝历代中华历史的集合。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三代帝王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文化盛事,最终形成了“二十四史”。虽然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和民国政府的建立,还加入了《清史稿》和《新元史》,成为“二十六史”,但这些书的影响力甚微,“二十四史”仍然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后世还经历了“百衲本二十四史”、“点校本二十四史”等版本,目前最通行的是中华书局编修的“点校本二十四史”。
为什么要读“二十四史”?在世界历史上,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书写和记录历史的传统。但我们的古人具备了这种意识,各个朝代的文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司马迁通过编写《史记》,开创了记录历史的先河,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史学传承的信仰。《史记》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告诉世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性。正是这一代代文人的记录让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也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只有了解自己的来历,我们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二十四史通识课》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价值呢?整个“二十四史”共有3213卷,超过4000万字。假设我们每天读1万字,一年读365天,读完需要11年的时间。而且这还是在读文言文没有障碍,对其中的典故和专有名词非常熟悉的前提下。所以对于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来说,很少有人能够读完整个“二十四史”。然而,这套书又是历史类书籍中的瑰宝,是各朝各代的正史,不去阅读实在是太可惜了。
《二十四史通识课》系列图书对二十四史进行了解读,保留了史书的精华,既有史实也有史论,既保证了全面性和系统性,又具有趣味性,可谓全方位的阅读攻略。这套书以二十四史中的篇目为主线,主要是帝王本纪和人物传记,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内容涵盖了从黄帝时代到明朝灭亡4000多年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通史。
我自己拿到的是《二十四史通识课-史记、汉书》这本书。在阅读该书的同时,我也穿插阅读《大汉帝国全史》这套书。《通识课》中提到了汉代的一些人物关系、特征和事件,对我深入阅读《大汉帝国全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我推荐你先阅读这套《二十四史通识课》系列图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