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陀的作品大多探讨的是道德、法制、宗教对人性中恶的制衡。他会给予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以充分的表达篇幅,在大段大段的人物自述中展示人性的复杂。好人心中善恶的困扰与恶人心中恶念的自洽构建,常常引起读者的不适和反思,从而形成他作品的巨大魅力。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相较于《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罪与罚》的多层次复杂,更显得简单直白一些。但在这本书里,公爵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形象在第二部第二章中呈现出虚伪的善意,而在第三部第十章中展示了真实的邪恶。这些多面性的展示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复杂性。我特别喜欢第三部第十章,在这一章中,娜达莎揭露了公爵的虚伪,使他陷入困境。
在这一章节中,公爵因为受到了羞辱而恼羞成怒,他喝酒后极力嘲弄瓦尼亚和娜达莎秉持的道德观念,形容他们为做“鬼脸”和“吐舌头”。他强调,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真实写出来,不仅是他们害怕对别人说的东西,也包括连对自己最亲近的朋友都不敢说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恶臭。他甚至轻易地讲出了他与一位贵妇的私事,以证明他的观点。公爵坚信“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义”,并强调只有在尽义务可以给他带来利益的时候,他才会认为有义务做某事。在这个认知下,他将不归还欺骗得来的财产视为一种美德。公爵无遮无掩地嘲笑和贬低追求美德的人,就像他所描述的那个裸体只穿着大氅四处游荡的疯子一样,对着被惊吓的美德吐舌头。在这些极度利己的表现中,我们也渐渐发现了他们的破绽。他们需要宣扬“所有人都有不堪的一面,远不如他们看起来那么高尚”,以减轻他们自己恶行的孤立,这本身就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在谈话的末尾,公爵终于发出了威胁的言辞。读到这里,原本气闷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即使他们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但他们仍然害怕美德,仍然害怕被剥夺最后的假面。在对陀陀对人性描写的细致揣摩中,常常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这些千差万别的人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