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人物志》』。形名与实,人物鉴赏之目的全在于使人之才性符合人之地位。且魏晋之人不求圣人,而自居偏至之才,各逞其偏。形名兼经、法,融汇老庄以至于玄学。刘劭写到最后竟只是为了提启王弼。
2. 『言意之辨』。盖起于识鉴,形不待名则理不俟言,故意可独立于言,由此名家原则可通变为道家玄学之方法,所谓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之论。其中加入象数一环,则为言象意三层递进。此说用于解释经典,则往往设想而不拘文字。是所谓不以辞害意。所谓“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南人学问清通简要”便在于此,后者不求字字句句之全博,惟求通得要。言既不可尽意,则言愈废处,意愈深处,由此推衍,则无名无象者可谓至高,此道之体也。
故魏晋王、何,嵇、阮,均贵无者。为弥合儒、道之分歧,则以儒家教化为末,道玄虚无为本,盖以为圣人崇无而必循有以宣无。此本末一分,实为阳崇孔儒而阴尊老庄,甚而如荀粲者攻击儒学。而东晋佛学之大盛,实倚其与玄学此旨相通,而弃其比附汉代阴阳,而采纳玄学清通简要之释经原则,通其大概即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