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和畅团的秘密基地(feiandchang)。
我们今年出了好几本新书,也许会造成一个误解:做图画书可真是一件轻松的事。实际上,这几本书都经历了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打磨,才碰巧在今年一起面世。比如今天要说的这本《捉》。看上去,这真是一本简单的书!果真如此吗读读看这篇创作手记吧!
灵感与主题 《捉》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拍摄于1952年的儿童电影《白鬃野马》。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法国南部湿地,一匹白鬃野马不堪忍受牧主的虐待逃了出来,一位少年和白马成为好朋友。在牧主的追捕下,男孩和白马一起开始了逃亡。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大概是太认真,对故事的印象也不深刻。没想到这个“不深刻的印象”一点点在心里发酵,最终在多年后成了《捉》的原型。
但那时的想法也只是想做一个讲述“自由”的图画书,仅此而已。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一个非常中国的主题才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我们决定把这本书做成一个“捕捉者”与“被捕捉者”的童话。《捉》这个名字也就随之而确定(并且这个名字也符合这本书的简洁调性)。这本书的许多灵感都是在创作过程中才一点一点出现的。这些灵感因图画书而生,也在图画书这种形式中得到最好的表达,姑且称之为“图画书灵感”。《捉》的创作就是寻找一个又一个“图画书灵感”,整个过程像是一次艰辛且有趣的探险。
电影《白鬃野马》(1953)艾尔伯特·拉摩里斯导演
角色与图像 主题确定之后,接下来我们想通过这本书对图画书进行一些探索。我们想借助这本作品搞清楚一些图画书叙事语言的“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不停的观察与取舍,不断的做减法,剃掉了不少“肉”,以便让这本书能够呈现它原本该有的最简洁有力的形态。
刘畅为角色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最早的时候小狐狸和小鸟的角色还是圆圆的,而且都有颜色。树枝的形态也更写实,但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还是哪里不太对”。在继续一遍一遍的尝试后,我们才定下了如今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