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如果只看过《潮骚》,一定会对三岛产生误解。《潮骚》中充满了强烈的生之欲望和纯粹的美学,与其他作品中充斥着矛盾的死亡崇拜完全不同,就像《白夜》对于陀总一样。
沟口从父亲那里听说了金阁之美的渴望,他第一次看到金阁时产生了一种“不美、不和谐、不稳定”的感觉。他思考,所谓的美难道就是这种不美丽的东西吗?后来,梦想中的东西经现实修正,反而刺激了梦想。有些美最初是自己捏造的,现实纠正了自己,但并不会毁掉梦想,反而刺激了这些想象。
所以后来,当沟口对女孩产生欲望时,他将欲望比作通向人生掌握的关卡。只需跨越,他就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就像是一瞬间的永恒。但当他试图触摸女孩衣摆的那一刻,金阁出现了,女孩在他心中变得微不足道,被金阁拒绝了。金阁的美是永远的,瞬间的欲望在永恒面前微不足道且充满虚无感。
沟口长时间凝视着金阁,在炎热的夏日里,几乎被金阁耀眼的光芒烧伤了眼睛。这种形象是如此激烈而辉煌。金阁必须是美的,因为只有金阁那无与伦比的美才能拯救、接纳、照亮他。在沟口的精神世界中,金阁承载了他所有的屈辱、卑微、阴暗,承载了他对于人生的所有幻想和期望。
我觉得对美的渴求和爱是相似的,带有一点病态的色彩。被爱的对象可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而爱使人敏感地抓住这个特质,无限地放大和想象,就像盖茨比凝望着岸边微茫的绿光,那绿光早就不只是一盏灯了(金阁也不会认为自己具备何等特质)。
最初阅读时的想法是沟口想通过烧毁金阁和金阁一同消逝,就像暴君将世间珍宝带入陪葬一般。但在阅读完沟口筹备纵火的过程后,他被明确拒绝的事实震撼了。金阁在无数金沙中实现了美的永恒,而沟口也失去了对金阁之美的渴望,精神的主体“我想,要活下去。”我不禁思考,虽然自杀是出于三岛的自我意志,但“我想要活下去”同样是三岛的心声。
只是现实中的金阁寺至少还可以烧掉,而内心中的金阁寺却难以烧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