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了解诸葛亮是从评书《三国演义》里,得来的印象,那可是集忠、勇、智、仁等几乎是所有的美德以一身的人物。
谁还没有为他的智计无双叫过好,为他的忠心不二所征服,为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终命断五丈原而黯然神伤过。
可是,鲁迅先生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犀利地指出,作者罗贯中在写作中不够真实,为了显示刘备的仁厚,而把刘备塑造得有些假仁假义,为显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把诸葛亮描写得好似个妖怪。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关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小时候,世界是单纯的,非黑即白,非常适合听《三国演义》,里面的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随着年纪的增长,认识到了黑与白之间,是多程度的灰,而人,只有灰的,没有纯黑纯白的。
也就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意思,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作家林葳以同样的心态,想要再现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写下了这本《一生只为酬三顾:诸葛亮》一书。
这本书主要是从史书中寻找诸葛亮的足迹,作者说,没有史料记载的,绝不无依据虚构,然后,他用四个大字吸引了我:“拒绝戏说”。
拿起这本书,我最好奇的就是,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与《三国演义》里有何不同。
说是真实再现历史,但是,读起来,却十分像是故事书。
很多《三国演义》里没有的情节,第一次知道诸葛亮父亲的故事。
而且,书里的诸葛亮,也落了“小时候爱气走老师”的俗套,从小喜欢和小伙伴玩打仗的游戏,也让我想起了童年的朱元璋。
书中还提到诸葛亮在隆中制作“木牛流马”的事,确实与我印象中,诸葛亮到了蜀中,为了在山路崎岖之中解决运送粮草而设计制作了“木牛流马”的事有出入。
书中内容之丰富,作者应该不只是参考了正史,应该也参考了不少野史,没有《三国演义》强烈的戏剧性,更平铺直述。
书中的诸葛亮更平易近人一些,但依旧多智近妖,超乎常人,依旧肩负托孤之重,为汉室江山死而后矣。
既没有《三国演义》好看,也没有达到鲁迅先生所说的真实,但却也不失为一本好的史实通俗读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