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在失眠时无意间打开的,但是却极其流畅兼具强烈吸引力,让人恨不得一口气就读完。
第一章用“目的论”直接颠覆了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因果论”,从而开启了整本书中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概念。这些包括课题分离、否定认可欲望、将纵向关系改善为横向关系、丢弃表扬改为鼓励、接受普通的自己(自我接纳)、过好当下、寻找更大共同体、自由就是被讨厌的勇气、幸福即为贡献感等。这些理念被浓缩在这本只有10万字的小书里,却不让人感觉生硬艰涩,反而娓娓道来、循序渐进,这是这本书最值得夸赞的地方之一。
这也是一本虽然通俗至极但值得再读的书。在我们初次接触新概念时,旧的思维习惯很难及时改变,因此重读此书可以对照自身,不断纠正、反思,并付诸行动。
关于这本书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篇幅短,概念多,切入点浅,阿德勒心理学的许多理论的形成推导和延展等阐述并不完善。这样的内容深度更像是经过过滤的二手资料,而不是实质性的原始理论。因此,更加认真的读者可能在经历这些观点的第一波新鲜冲撞后,热度退去,回想起某些话语也容易产生鸡汤的感觉,必然会对其可信度产生疑问。这可能是这本书文体形式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或许可以乐观地说,它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