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看了《觉醒年代》,对剧中的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的学堂辩论印象深刻。为了推广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人在北大开展了一系列讲座,推广白话文。然而,一些国学大师和推崇中国古代汉语的复古派北大教授们却极力反对这场“白话文运动”。彼时是1919年,而这本《一眼千年》的作者陈寅恪先生,则正在海外研究东方古文字学。离他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还有近六年的时间,但他一直关注着国内形势的发展。陈寅恪先生本人是复古派国学大家,与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对立,对于胡适等人激进的反传统立场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陈寅恪坚持自己的立场多年,他从来没有对这些人的文学作品发表任何意见,无论是郭沫若、俞平伯的新诗,还是鲁迅、许地山的白话小说。与陈寅恪持相同态度的吴宓、梅光迪等人,在这个时期也都在哈佛留学。他们先于陈寅恪回国,在南京创办了《学衡》杂志,公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唱反调。然而,没过几年,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到1925年,陈寅恪结束留学回国执教时,《学衡》仍在运营,但新文化运动已成不可阻挡的大流。对于西方的了解来说,现代学人中恐怕没有几个能超过陈寅恪。他曾在欧美留学长达13年,通晓多种西方语言。尽管在留学期间和回国后,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保留国粹并吸收新知。他一生都坚定地坚持中国文化本位主义的信念,从他对中国文化史和佛教史的深入研究中获得这一信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寅恪先生在1928年至1948年间陆续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关于敦煌、敦煌壁画、敦煌佛学与敦煌佛经的研究文章。《一眼千年》这本书收录了陈寅恪先生的这些研究成果,全部都是用文言文创作的。对于习惯使用现代白话文的我来说,确实有点难以理解,但是我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困难。阅读陈寅恪先生呕心创作的每个字、每个句子,我感觉时间的洪流似乎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我可以看到陈先生的真实,可以感受到敦煌的美,还有敦煌独特文化中在千年间始终不曾衰减的神秘与深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