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于文本的分类与我们日常的分类方法出入不小,他的分类方式主要从文本和书籍的信息传递类型来进行考量。
我们从作者的视角来分类文本,能避免被一些信息噪声所带偏,因而也就能对阅读的文本理解的更通透彻底。
01作者的三种分类
作者将所有的文本分成了三类,分别是信息型,叙事型,文本型。
我会逐一进行介绍:
1.信息型:
信息型文本以传达信息和逻辑为主。
如果你对信息型文本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就请以我在某商业公号上截取的如下这段文字为例来辨别:
>真正的中国,藏在下沉市场里。我国三线以下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中国约10亿人口规模的下沉市场里,隐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性价比,是这个市场里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的万店餐饮品牌,包括瑞幸、华莱士、蜜雪冰城等,走的都是平价路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7200万人,2000元以下的9.6亿人。亲民的平价餐饮,才是中国普通人最普遍的选择。
这段文字传递的是三线城市消费潜力巨大这个信息,以及其中的逻辑。
2.叙事型
叙事型文本以传达事件的序列结构为主。叙事型文本时常以故事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中。
3.美感型
美感型文本传递的是形式与风格而非信息。美感型文本可以通过直白的传输信息或极具风格美感的景色描写来表达。
信息型文本和叙事型文本侧重功能,美感型文本则传递美感。
02文本处理方式
作者借鉴了斯坦诺维奇的双过程理论对大脑处理文本的方式进行了细分。
大脑消耗处理方式分析式多基于规则叙事式较快基于情境整体式快基于感知和情绪
制作表格对作者的三种文本处理方式进行比较。
我们基于它来对三个不同的文本处理方式进行详细解释:
正如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中,关于技能掌握需要把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即规则转换为模式化的程序性知识。
早期学习技能比较困难且烧脑,而后期轻松。分析式处理方式类似于早期技能学习,依靠规则(陈述性知识)来阅读,因此耗能较高。
认知科学家马克·图纳(MarkTuner)所说:“叙事性的想象(故事)是形成思想的基本方法。推理能力的培养也以它为基础。故事还是我们展望、预测、规划和解释未来的主要手段。”
大脑默认使用叙事模式进行思考,以叙事方式处理文本自然且耗能较低。
整体式处理方式对应美感文本。
美感与慢系统无关,来自感官和情绪。
感官和情绪都是快速的自动化反应,大脑对它们的能量消耗较少。
03文体分类
说明上述文本分类与常规文本的对应关系,介绍日常书籍与这种文本分类的关系。
看两张图表就可以了解,不需要赘述。
END
Tim的格栅专注于阅读,跨学科思考提供各领域精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