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陪伴君王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然而流芳百世的一代名相—魏徴却是敢于直言犯谏,并得到善终的大臣。
曾经贵为宰相的魏徴,大部分政治生涯都是已谏臣的形象出现。他不畏皇权,倾其一生对皇帝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在效忠唐太宗的17年中,他提了264条建议,全部被唐太宗采纳。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实现“贞观之治”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成为历史上谏臣的最佳代表,留名青史。
魏徴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父亲去世后,无依无靠的他体会到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官府、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让他渴望英明的君主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底层生活养成的节俭,质朴和率真的性格,为他此后为官从政保持了鲜明的特色。行德政,重教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民本色彩的政治主张,对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有着巨大作用。
在道观谋生存期间,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钻研纵横家的学说,并以柏树自比,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40岁出山,投身瓦缸寨,后两次归降了李唐政权,入住东宫成为太子幕僚。玄武门之变后,逐渐被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从而一步步成为朝堂中主圣良臣。
魏徴多次犯颜直谏中,李世民虚怀若谷,几乎言听计从。贞观初年,魏徴提的两条意见,让李世民发现魏徴总是能切中要害,让人佩服。他要帮助皇上成为千古圣君的话,让李世民大受震撼,同时心悦诚服,渐渐发觉他既有主政方面的经验,又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分明就是治世之能臣。
这个千古君臣造成的国泰民安的景象,是因为李世民从善如流,选贤任能,减轻傜赋,这四大优点,都与魏徴的建议,督促密切相关。
魏徴针对君臣关系,君臣如何相处,作为臣子应当恪守怎样的臣道提出了卓越的见解,让李世民能够做到从善如流,选贤任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魏徴死后李世民悲痛欲绝,并赐予最大礼遇,而魏徴的遗书中依然牵挂李世民,要近贤臣,远小人。他牵挂着大唐的江山社稷和亿万民生。
古语有言,文死谏,武死战,文臣的职能就是辅助、劝导君王的最佳武器,魏徵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不但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他永远站在理、礼、义的角度,让自己的政治主张为皇帝所接受实行,这无疑令后世无数读书人心向往之。
君臣关系十分敏感又复杂,但这个千古明君和忠臣的故事却被传为佳话,成为后世治国平天下最为可贵的范本。
感谢李晨老师,用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让历史人物从枯燥的文字中走到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他们栩栩如生,鲜活饱满的人生经历,树立人生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