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地铁里遇上了小偷,你会不会提醒受害者? 路边遇到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扶? 遇到校园施暴,你会不会阻止…… 我们听了太多“明哲保身”之类的话,开始变得麻木不仁,对眼前的一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意视而不见。
玛格丽特·赫夫南把这种情况归结为一个心理学名词——盲目心理。并在《盲目心理学》一书中,深度解读人类荒谬的行为本质。
作者从“我们为什么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开始,到爱情的盲目,到命令的服从,再到金钱与道德的思考,由浅入深分析“盲目”的危害,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盲目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冲突。它会不断调整已知来避免焦虑,内疚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埃默里大学的德鲁·韦斯滕对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做了实验研究。他认为:大脑的神经网络会设法满足两种约束条件,认知约束和情感约束,人们会按照自己感觉合理的方式将信息汇集起来,对自己吸收的信息感觉良好。
即使大脑处于不理性状态,它也会给人理性的感觉。人们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核心信念时,会对那些告诉我们做错了的证据视而不见。
说出真相为何那么难因为每个人都不想成为制造麻烦的怪人。
整体观的缺失使我们变成了狭隘而又陷于深穴的人,只看到了我们了解和喜欢的事情,看不到联系和依存。
想要做一个掌握真相的少数派,就要行动起来,勇敢地说出你的想法,敢于质疑权威,勇于承担责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