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生起就在思考,虽然它们不会表达,但宝宝们早就认定妈妈是这世上唯一跟它们有关系的人,而爸爸只是一个跟妈妈有关系但跟自己无关的人。
这不是无中生有,这是心理学中众所周知又备受争议的俄狄浦斯情结。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在她的研究中强调了母婴关系的重要性,母亲的行为和对宝宝的回应会直接影响婴儿的人格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在《我们与生俱来的爱与恨》中,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举从克莱因的心理学理论入手,向我们介绍了人格发展的过程,这些观点和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初期的表现以及如何与婴儿相处。
克莱因的理论对妈妈们来说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这跟克莱因如何走上精神分析之路有很大的联系。跟很多妈妈面临的情况相似,克莱因在结婚生子后,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学术和工作方面也停滞不前,在生下第三个孩子后,更是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以此为契机她开始接触心理分析,并以自己的孩子为初始观察和研究对象,投身儿童精神分析学科。
克莱因的理论强调母婴关系的重要性。当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也不会,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他们甚至不知道饥饿和困意,只会感到不舒服和焦虑(是的,人类的焦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当宝宝困了的时候,他们不会知道自己需要睡觉,只是觉得不舒服,于是包包开始大哭大闹,只有母亲及时地发现了宝宝的需求,温柔地安抚他,宝宝才能顺利入睡。其他情况下,比如饿了、累了、想要拉粑粑也都是一样的。
然而,克莱因的理论太注重婴儿和母体的关系,在肯定母亲在育儿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之外,我们也要考虑父亲和社会对婴儿成长的作用。
作者陈举在《我们与生俱来的爱与恨》中主要阐述的是克莱因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虽然运用了通俗的文字和易于理解的例子,但文中提到了许多专业词汇,对心理学的门外汉和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