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时常会有一类独特的文人,在漫漫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有时坚毅如山,有时柔情似水流。两宋时期,有苏东坡前辈,有辛稼轩之后,他们将宋词的意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何他们身上会同时焕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读过郭瑞祥所著《辛弃疾传》,或许能找到答案。
辛弃疾的一生,完美诠释了“生不逢时”的含义。刚开始崭露头角时,他展现了雄心壮志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仅带五十骑就在敌人的地盘上于万军之中擒获敌将,不仅成功擒获敌将,还平安返回南宋的领土。这一刻,谁还能想到辛弃疾是一位文人,他可谓是神武再世。然而,辛弃疾生在南宋一朝,虽然在秦桧倒台后,主战派在南宋朝廷占据上风,但主战派内部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分歧,各持己见。最终没有哪一种战略能够得到贯彻实施,因为时局形势要求和谈,而朝廷也力求和平,与北伐的愿景不一致。即使辛弃疾具备才华和眼光,但他无法施展,最终以失败告终。
因此,在《辛弃疾传》中,第一章之后,就无法再看到令人激动的北伐战场,无法看到辛弃疾指挥兵马大败金兵、收复失地的场景。我们只能看到辛弃疾的仕途离梦想越来越远。宋孝宗知道辛弃疾是一个人才,但没有将他用于对外战争,而希望他在内政方面施展才能。在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也看到他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出希望得到重用,开展北伐事业的渴望。可惜每一次都是事与愿违。幸好辛弃疾是一位留下大量宋词的文人,使得我们今天能够透过他的文字一次次窥视他的内心。正因为他的壮志未酬,时机不佳,所以我们才能在辛弃疾的作品中看到他不同情绪的表达。
名人果然与众不同,他们所交结的朋友也非凡。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辛弃疾和朱熹是多年的朋友,曾有共同的志向,但后来各自有了发展。晚年隐居之际,辛弃疾还探访了陆游,他们对北伐收复中原都有共同关注,可以说彼此是英雄相敬。虽然辛弃疾一开始就达到了巅峰,一生力主北伐,但最终只能如他词中所写,几十年过去了,只能“梦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