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一时兴起,我去了旧铁道学院(即同济大学沪西校区)闲逛。
路过操场附近时,我突然看到一座纪念碑雕塑。走近一看,它是为纪念留美幼童和北洋水师将佐而设立的墓碑(或更准确地说,是纪念碑)。这座墓碑带有明显的1990年代风格,形态与龙华烈士陵园和五卅惨案纪念碑相似,上面写着“爱国将领”。显然它是只匆匆拍了一张照片,就算到此一游了。
“墓址纪念碑”本身已经表明墓地无法寻找,尸骨已经消失了。
今天我在阅读《东外滩》一书时,再次读到了这个人的事迹。
沈寿昌(1863年-1894年),字清河,江苏省上海县洋泾镇人(现属浦东新区洋泾街道)。
1874年,他11岁时,从上海出洋总局毕业,跟随老华侨容闳一起远渡重洋,抵达美国。他和詹天佑等120人一起是清帝国首批留美幼童。
在美国,他先读中学,毕业后进入康涅狄格州克乃威大学攻读理化学。
1881年,留美幼童计划被叫停后,清帝国召回了所有的出洋学生。沈寿昌因此回国,在北洋水师学堂继续学业,并毕业后服役于北洋海军。
光绪八年(1882年),北洋海军干涉朝鲜,沈寿昌作为“威远舰”的二副,随同其他舰艇前往朝鲜。战事结束后,沈寿昌因战功被提升为把总。
光绪十二年(1886年),沈寿昌升任济远舰的大副。
光绪十五年(1889年),海军衙门成立,沈寿昌升任中军左营都司兼济远舰帮带(副舰长)。
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日本再次出兵朝鲜并占领军事要地,战事一触即发。李鸿章派遣“仁”字军的5支营奔赴朝鲜,济远等战舰为其护航。
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公历7月25日),济远舰从朝鲜牙山返回途中,在丰岛海面上遭到日本“吉野”舰的突然袭击,日清战争由此爆发。
沈寿昌当时与二副柯建章一起站在舰桥上,立即开始指挥清军反击日军。然而,济远舰望台很快就被日舰击中,沈寿昌中弹身亡,且死状极其惨烈,整个脑浆喷溅在了站在一旁的方伯谦身上。
沈寿昌成为日清战争中第一个阵亡的清帝国海军将领。他去世后,清政府追授他副将衔,并将他的尸体葬在江苏省嘉定县三千里村附近(今属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
在1960年代,由于“发展需要”,沈寿昌的遗骸被挖掘出来并转移到了铁道学院西北侧院墙外深处。
在1980年代,这片土地被铁道学院征用,沈寿昌的遗骸被埋在了地表深处。
1997年5月9日,上海铁道大学建造了“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墓址纪念碑”,以弘扬沈寿昌“爱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目前,这个地方已成为沪西校区“清明英烈祭扫”的场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