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译后记中得知:“托卡尔丘克进入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宿舍紧挨着二战期间的犹太人隔离区。几年后深知自己太过敏感,不适合当心理医生,于是踏上了其他的道路。在波兰,托卡尔丘克是个有反骨精神的先行者,常常反常道而行之。”
“把这种哲思与写作本身联系在了一起:外面互为互文,把对方转换为文字和大写字母,让彼此永生,将彼此塑化,将彼此浸没在福尔马林溶液般的长篇短句里。“散装是最初的印象,有一篇还在寻找”真相“,但那就是结束。
类似印象派画作的书籍封面一下子吸引我的注意,掀开之后背底的解剖图(“蜡像藏品“)直到读完才明白这样的设计。而封面白色极细笔描绘的人体器官是最后看完整本书合上时才看到。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解剖写出诗意的氛围感,你不会发现那“火烧眉毛”的死亡。
在“云游“(同本书书名)这篇当中:”之后,她会陪陪孩子:如果天气好,就可以带小男孩在阳台上坐坐,倒不是说那儿有好风景可以看——只有一排排的公寓楼,像干涸的大海里的灰色大珊瑚礁,住满了勤勤恳恳的生物,迷蒙的大都市地平线就是他们的海床。“密集又熟悉的公寓楼,是扎根的地方还只是废墟。译后记中:”《云游》的波兰版书名是Bieguni,这个词出自于十八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某个门派,某信徒相信,一直处于移动状态才能避开恶魔的魔爪。即便对于当代波兰人,这个词也显得高深莫测。“
“人间天堂“中:”他不知怎的知道了。他肯定是在互联网上发现的,一切都挂在网上。如果你不存在于互联网,你就好像根本不存在。……那些幽深的角落里记载着曾发生过的所有事情。……你把手伸包里,就会感觉触摸到了一段死去已久,封存在那里的时间。……他的手苍白而枯槁;如今,他的鲜血带动的不是火焰,而是灰烬。……开始幻想不久的未来——科技成本下降后,所有人都负担得起塑化遗体的费用。到那时候,你尽可舍弃墓碑,直接竖起深爱之人的遗体,墓志铭:某某在此云游数年后,以几岁之龄离开了这具肉身。“将死之人,脆弱的躯壳,还留有活着的意志,等待那个人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只是见上一面当然是不够的。
很短很快就能读完这一篇,下一篇将看到什么,我在一篇又一篇的文字当中“云游“。书本当中提到的时间经不住和之前《太古和其他时间》联想了起来,”但我对时间有一套不同的看法。每个旅行者的时间都是相当宽泛、许多时间的整合体。“时间代表着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还是时间让幻想真实起来。“写给截肢的信“当已经有点习惯自己将看到很多没体验过的场面,出现了这样一段:”没错,菲利普给那条腿写了信,好像在对一个活人、一个独立的个体讲话,我不会否认这个事实。“
在这些碎片的时间当中,类似于儿时的游戏,“举着遥控器,一枪击毙一个频道,但立刻就有新的频道接踵而来。“不被注意的到的感受如同在人体里一直寻找的身体组织,有时候需要特别指出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