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在刚接触西方历史的时候,读的是陈衡哲先生这本《西洋史》,而非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想来对世界史会更多几分兴趣。
内容无需赘述,是西方从文明伊始至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作者陈衡哲是北大教授,杨绛称其“才子佳人兼在一身”,她将自己优美的文笔应用在历史学上,以散文手法写历史,使此书的可读性极强,丝毫没有读《全球通史》时彷如在做长难句理解的艰难,掩卷只觉通体舒泰,不愧是“大师写给大众”的通识读本。
很喜欢作者的治史态度,洋溢着平等、宽容与人道主义关怀,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这本书成为一本有温度的历史。
读过一些史书,或是机械罗列犹如脱离世俗在讲述另一个世界,或是高高在上带着以今观古的傲然姿态加以评述。当然这二者并无不好,都是从不同角度给读者以启发,但这样一本充满温度的历史同样让人耳目一新。
《国史大纲》中有一段流传甚广的话,“……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如果说治国史需要敬意来向内求得独特精神之所在,那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史所持温情则更为难能可贵。
作者通过短短的几十页篇幅讲述了时间漫长的上古史后,结语写道:“上古时候四五千年的成绩,比之现代一二百年的成绩,似乎还远远不如。但我们不要忘了上古的人是没有凭藉的......一个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逊,吃尽辛苦,衣食住行还远不及住在茅棚里的老农夫;我们难道能说,鲁滨逊的聪明才能,赶不上一个愚鲁的村夫吗”。
这句话带有的平和,仿佛能让读者穿透书本看到作者的底蕴与教养,沉静的态度已跃然纸上。到了近代列强崛起部分则更为明显,考虑到作者所处的年代和经历过的事件,换位而言我自认做不到这般平心静气,而一旦心态有异,提笔而书的内容自会让读者从中窥破一二。
本书原是教材之重在于传道授业,但作者却不像现代教材般罗列历史事件再加以盖棺定论,而是夹叙夹议,史文兼备,同时又隐隐将自己公正的治史态度向学生传递,即导言所说的“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他的”。
这正是我心中的历史,没有那么多对过去的批判与指点,没有动辄便“必然性”和“局限性”,而是始终以理性、宽容和温情将那段野蛮与文明兼备的时光娓娓道来,著史者与历史保持疏离,是非功过自有读史者评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