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揭示了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然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被蛮族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强盛而庞大的古罗马帝国成为历史,欧洲进入黑暗时代。
中世纪从476年开始,被描述为混乱和黑暗的时期。直到1492年,哥伦布扬帆出海,发现新大陆,现代欧洲世界开始展开。然而,中世纪真的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吗?现代的强大又是从何而来?李筠教授,一位中世纪研究的学者,通过他的学术研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李筠教授的史纲系列第三部,延续了《西方史纲》和《罗马史纲》的风格。《西方史纲》呈现了3000年的西方文明史,而《罗马史纲》记录了古罗马的政治学宝藏。《中世纪》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中世纪博物馆,封面上的罗马骑士战斗场面,象征着权力的剑和权杖的相交,似乎预示着它们将穿越黑暗。
李筠教授在书中对中世纪的结论也颇具新意。他认为,中世纪不是黑暗的时代,而是一个多样化的时代,也是现代世界的母体。他给出了几个理由:首先,古希腊罗马灿烂的文化经过中世纪的传承才得以保留下来;其次,现代西方国家如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都是在中世纪形成的,是中世纪王国和公国的延续;第三,现代西方国家的核心政治机构——议会,是在中世纪时期发展起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没有这种机构;最后,现代世界的多元性根植于中世纪。
现代西方世界是从中世纪发展而来的。我们打开视野,观察近500年现代全球化的过程,会发现西方的中世纪拥有超越我们常识的世界意义。哥伦布的航海将全世界卷入了西方的发展进程。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还是社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来自中世纪。因此,李筠教授认为,中世纪是现代世界的母体。前言已经引人入胜,而书中内容更加精彩。
李筠教授从维京人讲起,通过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和城市等五个专题,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的多样性,证实了现代世界的起源。正如俗话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代世界也不是凭空出现的。现代世界的重要标志,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经过长达数百年的运动,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尽管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统治世界,但它也是政教二元结构的典型代表,不仅老百姓的生活中存在异教和学者思想中的哲学,而且内部也是多元化的。中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封建制度全面覆盖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也意味着其多样性。每一份契约都独特鲜明,在中世纪,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封建契约。......
中世纪可以分为前500年和后500年两个阶段,前500年也许是真正的黑暗时期,但后500年却是充满魅力的时期。由于内部矛盾和危机的不断积累,中世纪被推向了现代。民族主义、主权国家、议会、宪法等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政治建制都在中世纪后期成熟,现代世界只是从中世纪收获了果实。
《中世纪》不仅让读者真正了解了中世纪,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学会理解和欣赏非预期的后果。什么是非意图后果?就是在努力实现目标时,可能会产生超出预期的结果。理解和欣赏非意图后果,会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思路和方法更加灵活,自我定位也会变得从容自信。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学会找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历史不仅仅是某些人的成功学,也是普通人心灵的博物馆。《中世纪》值得我们重新了解和解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