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人体内存在着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它们在我们无意识地情况下,悄然运行。比如,心跳、呼吸、消化食物等等。
其实我们的思维也存在着这种无意识。正是这种无意识的自动化念头存在,导致了我们对生命和其运作规律的无视,导致了我们不受控制地焦虑、烦躁,导致了我们距离快乐幸福越来越远。
近期读了《内在觉醒》一书,作者于德志采用父女对话的形式,从感受、行为、认知、注意、记忆、资源、决策的逻辑几个方面,唤醒内在意识,
于德志曾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著有《反内耗》等书籍。
他认为:所有心理痛苦都源自于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痛苦的感受,就是在提醒我们正在被伤害,提醒我们要保护自己。
所以,想要摆脱心理痛苦,就是要意识到它们。只有我们了解了“无意识”,才能有意识地跨越“无意识”的牢笼,摆脱“无意识”的束缚。
1、当“差感受”来临时,先用几分钟去留意、记录下来身体上的变化,比如心跳、肌肉、呼吸等,然后再做思维刹车,告诉自己“我能行”。
2、离苦和得乐,是人类行为的两大准则。
3、不要试图去证明“我是对的/我是好的”,也不要伤害别人对“我是对的/我是好的”的需要。发现这些自我控制的欲望,以及付出的行动,然后采取行动远离它们。
4、现实不会伤人,但是对现实的解读会伤人。我们感知到的世界,不一定是客观的,很有可能带有大量的主观因素。
5、要有能力迅速发现、有意识地打断,那些带来伤害的回忆、无意义的思考。无意识的努力思考只会导致更多的苦难。
6、选择、决策永远不会完美。在识别、处理、摆脱感受的束缚之后,清晰地思考。
正如于德志在《内在觉醒》中所说:“清晰地理解生命运作的机制,有意识地观察即刻的生命事实,然后依托于事实和理解去调整此刻的行动。”
《内在觉醒》一书通过心理学专业实验、脑神经科学研究、父女对话,带着我们走出旧有的“无意识的反应模式”,迈入全新的“有意识行动模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