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刷手机刷得不想睡觉,追古偶追得眼镜疼,明明灵魂似仙女奈何身体是莽汉......有时候想身体真是拖累。“我还想再活500年”的封建大帝们想必也有同样的感受,身体的背叛和病变让人扼腕叹息。美白、养生、变瘦、变美是持久的课题,不止当代,不限俗众,书圣王羲之尚且吞仙丹,每个人都怕老。
余世存的《老子传》知进退,不勉强,进退自如。在书中,就身体这个问题老子早就考虑过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简直千载知音。儒释道三家,儒家治世,佛家治心,而道家治身。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感觉到了儒家对于人性灵的束缚,无论是“躺平”“尊重他人命运”都说一种对道家的呼应,动乱世事之下,保全性命,活得开心很重要。
区别于一般讲道家的著作凝滞于经义,余世存的《老子传》将经义穿插于老子的生平之中。在生平事迹的介绍又像是小说,既有第一人称的叙述,又有场景情节的文学性表达,还有作者本人的经义演绎。每一章后面附有人名事典,帮助理解。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很流畅,而且在读得过程中能够时不时地遇见自己。“你到了大变动的阶段,自然会重新打量某些东西。”“以前你抛弃的某种梦想,现在会再珍惜;现在轻视的他人生活,过一阶段你也会经历。”这不正是网络上的“理解大姨,成为大姨,超越大姨”的演绎吗?甚至还有“鄙视赵姨娘(夏金桂),理解赵姨娘(夏金桂),成为赵姨娘(夏金桂),超越赵姨娘(夏金桂)”。这不就是对余世存《老子传》中这句话的演绎吗?
“唯有具体而微的生活,才有跟道相亲相爱的可能性。”老子并不是排斥世俗的经验,而是由这种人生体验之中得来的体会。他超越了日常的繁琐忙碌,认为“这个世界似乎比他们的日常忙碌,比那些大呼小叫的呵斥、唯唯诺诺,更有意义”。
对于我这种只是在中小学阶段对道家有过粗浅的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刚刚好。当然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深研道家的人自然能读出更多内容,更深层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