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的结尾提到了临终的问题根植于我们文化中,强调了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不愿意谈论死亡。在中国和美国的文化里都是如此。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并不愿意讨论死亡。但在临终之时,却没有人愿意与你谈论死亡。《伊凡伊里奇之死》中,伊凡挣扎了那么久,也没有人愿意跟他谈谈死亡。另外,我们的文化普遍认为自杀是有罪的,甚至有些观点认为自杀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然而,作者认为人应该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包括是否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对于自我了断的问题还存在困惑,但是作者不认同“活着总比死了好”这种观点。福贵的经历说明了在极度贫困和痛苦之中,死亡也并不一定比生命更加糟糕。
书中提到了美国的医疗政策和制度,以及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病人想要求死的时候被迫活下去。虽然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是是否让病人少受痛苦地结束生命也是一个选择。对于身体痛苦已经难以忍受的人来说,是否有权利了断自己的生命呢?
作者最害怕的不是身体痛苦,而是痴呆。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阿尔吉侬不断退回到更加糟糕的失智状态,对于这一点,作者感到绝望和害怕。痴呆有六到七个状态,病人到了极端阶段,会忘记如何走路,微笑和吞咽,甚至不如一个婴儿。此时,他们甚至不具备表达结束生命的意愿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人真正的求生不能变成死亡的追求,作者认为应该给病人一个选择。
这本书与《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和她的母亲深陷其中。她们的心情,绝望和愤怒是非常深刻的。母亲看着亲爱的丈夫一步一步变得行动不便,不仅心痛无比,也被他拖累。这也让作者反思了婚姻中的誓言和爱情,并表示照护病人的重负应该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不能只是由女性承担。
最后,作者好奇中国的医疗险症状是怎样的,或许有产阶级也有类似的困扰,但更多的是贫穷的年轻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医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