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非常期待阅读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谈写作技巧,我只想记录一些自己的阅读感受。
故事发生在一起小三被杀的案件中,女主角冉咚咚既是侦破案件的人,也是侦破自己内心的人。结局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意外。
冉咚咚似乎对追求一种精神完美有着极高的追求。她总是把问题归咎于他人,一旦自己怀疑了什么,她就一定会得到证实那种怀疑是正确的。这种安排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不舒服。作者创造了一个“直觉准确”的角色,她通过破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丈夫背叛了婚姻,丈夫果然承认了这一点;她觉得嫌疑人有问题,所以她一直盯着嫌疑人直到嫌疑人最终打破心理防线自首。这种“准确”让人感到是因为主角有光环的缘故,而不是角色本身发出的魅力。女主角在破案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暴躁,以及她内心关于自己婚姻的各种想象和推测,让人感到更加纠结。
究竟是案件让她焦虑,还是婚姻让她焦虑?案件和主人公对自己婚姻的反思交织在一起,似乎有一种隐晦的指向。也许只有人物自己知道。作者给了冉咚咚很多的心理描写,关于案件的推理,关于她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的反思,这也许是为了展示人性的复杂。在几个人物的交代中,包括冉咚咚自己,出现了一幅近似于“罗生门”的画面,我不知道其中是记忆错乱还是她在麻痹自己,同时,这也削弱了具体的破案过程,我们无法看到案件的具体侦查过程,关于破案更多的只是一场场的审问。不论是杀人案还是婚姻,心理活动和审问都是整部作品处理事件的主要手段。
最后的真相有些令人失望,似乎也符合两位女性的高智商。杀人者只是一个工具,高手只需要动动脑子,而真正受背叛的人往往是退出者。
沈小迎这个角色虽然没有太多的出场机会,但她的发言非常炸裂。由于这部作品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片段,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的思绪都充满了电视剧的画面。当时我还在想,怎么会有这样通透的人物。在两次审问之后,最后真相揭示的时刻沈小迎再次出场。结局有些小小的转折,略带着借刀杀人的意味。在某种程度上,冉咚咚和沈小迎可以算作是同一类人。
悬疑推理小说总是能吸引我继续阅读,尤其是在最后20%的篇幅里,我渴望更快地看完,想知道真相是什么,自己能否猜对凶手是谁。
过去的经历常常会有回响。但真的是这样吗?像冉咚咚这样极端追求精神的人是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特点?即使有类似的案例,也很难从统计上得出定论。毕竟,冉咚咚知道如何在心理测试中得到高分。
总体而言,阅读体验尚可,作者也在尝试新的写作领域。实际上,有时我被作者的各种心理描写晕乎了,以第三人称的他和她来叙述故事,一不留神就注意不到已经换了一个人来讲述。但这只是我个人阅读能力的问题,不能怪作品本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