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优点是口语化、普适化和内容全面。它涵盖了学生实习的选择、面试和入职建议,以及产品负责人的管理方法。书中的叙述顺序也按照职业发展的阶段进行安排。然而,这本书的缺点是缺乏深度,对许多点只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新人了解一个行业。我在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所以我以学习和审视的眼光来阅读了它。
书中对应届生的建议是先进入大厂做管培生,了解所有岗位。这样可以熟悉公司业务,并找到好的团队和领导人,然后再决定加入哪个团队。然而,根据我对实际就业环境的了解,很多情况下可能需要先作为产品助理进入公司,做一些杂活,比如做调研和撰写文档。
对于转行的人和应届生,我觉得需要注意产品岗位的细分和行业选择。这两个因素对职业发展和跳槽都非常重要。产品岗位的细分包括C端(即APP的功能设计)、B端(企业内部软件设计)、数据产品(如BI、数据中太类的)、平台产品(如云平台、模型服务集成平台Saas等)、用户增长产品、策略产品、硬件产品、AI产品等。每个细分产品对应聘者的要求都不同。例如,数据产品需要更多的统计知识和工程认知,而用户增长则需要一定的运营洞察力。在行业选择方面,包括游戏、电商、汽车、医疗、教育、机器人和元宇宙数字人等。在这两年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就业环境下,加上产品经理的岗位技能评估本就没有技术这么明确,招聘时对行业和产品类型的匹配度要求是非常高的。
书中还探讨了35岁以后的产品经理去向,这个问题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于互联网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焦虑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在公司里继续晋升,深入研究业务,或者负责运营推广等等。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创业。然而,作者毕竟已经是一家成熟创业公司的产品负责人了,所以感觉他的观点并不是非常实用。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首先可以寻找自己能力和经验向下兼容的工作,例如从大厂到小厂的产品负责人,从乙方到甲方的员工,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公司等。然后,在35岁之前,多投简历,多看机会,不要限制自己,多研究新兴行业,并提高自己的其他产品技能,比如数据分析、运营和对技术的了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摘录了一些实用的片段总结如下:
1.产品面试官关注点:主要关注产品方案和创新力,对产品定义的可靠程度、对产品的商业模式规划和曾经做过的产品的亮点进行评估。
2.刚入职如何快速了解公司业务:通过阅读文档、整理产品架构和粗略了解代码来了解公司的产品发展历史、优劣势和内部技术逻辑。
3.用户调研:如果自己不是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发挥同理心或观察用户的生活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可以尝试作为行业中其他产品的用户来了解产品所在行业。
4.用户调研中的“五问法”:不要轻易认同用户的需求,而是追究根本原因,找到需求背后真正的动机。
5.判断需求优先级:用户使用频率、需求强烈程度和公司战略方向一致性是判断需求优先级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6.如何让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工作: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找到项目对其他部门的意义,比如与运营聊产品能增加多少付费用户,与技术聊如何提高运算效率,或者与CEO说产品功能对公司品牌价值、好评和市值的影响。
7.团队负责人如何管理项目:在启动会上向所有人明确项目目标,与产品经理多进行沟通,了解目的和指标。对产品经理的任务进行多重指标评估,以推动考虑更多的场景和视角。
8.价值公式:产品价值=用户价值+商业价值-情绪成本*2。用户价值包括用户获得的好的体验,商业价值包括公司获得的经济回报,情绪成本则是用户使用产品时感到的不舒服,比如插入广告。
以上是我对这段文字的改写和分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