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完这本书对书中提出的观点表示质疑的时候,针对我的质疑的书评收获了一批质疑声。我很欢迎对于我的错误理解提出批评的形式,但在批评的同时应当有理有据。针对一堆“耐特粉丝”,这里就书中很多科学观点与依据错误的地方,促使我写这篇书评。直接上干货。
虽然他对后代的付出无法与人类父亲相比,但他也会溺爱和保护幼崽。雄性叶猴是另一个极端,他们会为了打破“性僵局”而杀死其他猴子的后代,这是他们与幼猴母亲交配前的序曲。26毕竟这样做可以直接结束雌性叶猴对幼猴的喂养,并让她恢复排卵,将精力集中在未来的孩子上。要想达到这些目标,除了杀死幼猴,没有更好的手段了吧第三章,女人的其他需要
耐特通过对叶猴的行为,推论出后面的女性是“荡妇”的基因选择,男人“性嫉妒”的理所应当,那么他的引用对吗
萨拉·布拉弗·赫迪(SarahBlafferHrdy)是灵长类动物学家、人类学家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荣休教授。赫迪曾听说雄性叶猴会杀死同物种的幼猴。这一现象太奇怪了,以至于科学家设想它们一定是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他们认为,动物肯定不会做出伤害自身群体的行为。唯一的解释必然是雄性叶猴发疯了。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或许创造了病态的攻击性的温床。赫迪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表明,雌性叶猴交配对象众多,这与通常认为雌性灵长类动物性羞怯的观点相左。她注意到,雄性叶猴只攻击那些由不熟悉的雌性叶猴抚育的幼崽,而不是他们与之交配的那些。比如雌性叶猴不同寻常的反应方式。她们并不是被动的。她们没有粗心地任凭自己的幼崽被咄咄逼人的雄性叶猴杀死。相反,她们联合起来,发起战斗来击退雄猴。这一观察同时也挑战了长期以来关于灵长类动物自然行为的观念。这表明,雌性叶猴不仅强有力地保护了自己的幼崽(或许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她们也会具有进攻性与合作性。
这里可以看到,杀婴是极少的现象,雄性叶猴攻击的是不熟悉的雌性叶猴的幼崽,而人类社会中的女性“不忠”因为男性的性嫉妒的理所应当显然,是用特例去盖全。并且,雌性叶猴会联合起来抵抗这种情况,而不是像书中所说的女性会“屈从”任由雄性的行为。
这本书中很多自称用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天性推论出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但耐特错误的地方主要在于,一是引用片面,即对他的陈腐的宗教性的两性观点有帮助的就引用;二是引用曲解,他引用的现象中,如上面的例证,以点盖面或甚至用错的,不胜枚举。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