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毕。逛览建筑,仿佛亲尝甘露云电,立面结构,装潢氛围,似奇观美景。露水滴落的清新甜美,雷电交加的粗狂暴力,自然现象以人工的震撼被设计师用神之手融汇于建筑中,水泥丛林建造出人类奇迹,园林庭院掩藏着镜花水月,现代解构扭曲显奇巧构思。
建筑矗立在那,是实体,是可触摸的,是空间中存在的有,但情绪和体验是藏于内心不外露的无。
本书以姚仁喜设计的法鼓山农禅寺为核心,作者从建筑本身、现代佛寺、建筑材料、经文石刻四个点,发散性的介绍了姚仁喜的过往建筑作品,而后又折返,详细的钻研了农禅寺本身,再配上每章结尾的评论交流,这么一座“水中月,空中花”的现代道场,被完整的解构在读者面前。看过建筑史诗的读者对这样的处理一定太熟悉了,王南经典的“以点构面、拆分重塑”教学方式,将一座建筑吃得透透,也分享得透透,读者恍如亲身游历建筑之中,满足的阅读之旅。
本书也不例外,仿佛漫步在水池畔,移步一遮挡,一步一换景,光线与水面好似摆出说法印,助推着自己走向佛堂,袭面迎来这质朴的建筑立面,穿过大厅,则是光影下的经文,如花瓣漂浮在空中般,旖丽美好。
又是一次巧合,两本有着相似内核的图书同时出现,在人工的安排下一并阅毕。两个互不沾的专业,因佛生缘,因人生联,恰好组成佛性的有和无,一空一实,一非空一非实,好不奇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恰是建筑书中鸠摩罗什的翻译美学再次上线,证明了这位圣贤带来的文化伟大,与佛法无界。
甘露云电之后,是有。露水聚叶中,雷电显云间,凝视世界,遍存实物,万事万物皆在交互变换。但千年之后,建筑的主体却因地崩火烧的摧毁而只留遗迹,这游览的体验感是无,是唯留回忆的无,此乃物灭神存,般若永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