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马拓老师的微博已经很久了。他在微博上写的小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他的小说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和第一部类似,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二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并非完美,从写作技巧上来看,对于薛洪亮祝金枝的变化缺乏铺垫。这并非推理小说所必须的情节,在处理方法上明显可以更高明。而且,对于后期新闻发布会的介绍来看,也缺少对新闻传媒界的了解。这个问题并非作者独有,很多非记者出身的作家都会按照西方传媒的模式来描绘中国的记者。结局也不能算“完美”,爽文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但类似发布会上的大转折,我甚至敢断言,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毕竟金钱的力量是无人能拒绝的。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还原度最高。
在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富二代为了虚荣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可以看到为了保证孩子安全而不停敷衍的家长,可以看到天真无邪却心中隐藏阴影的小受害者,可以看到尔虞我诈、心怀鬼胎的顶层联姻。当然,你还可以看到为了正义和真相,承受巨大风险和压力,却仍然坚持不懈追寻的民警们。这个过程,对于从事新闻传媒行业的我而言,中年后接触了各种社会阴暗面之后,是最能引发共鸣的。当然,从推理角度来看,这个案子也不错:真相在小说的一半就已经彻底显露,谜底在于如何找到证据,这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任务。
第一个和第三个案子都运用了较复杂的科学知识。第一个案子感觉还不错,而且小说将主题设定在当下热门的“追星”现象上,对相关社会话题的批判减少了人们对谜题本身的关注。再加上谜题本身最近上了热搜,这对读者来说也是比较好的科普,理解本案的难度自然小了很多。相比之下,第三个案子就冷门得多,涉及的知识较为偏门,实际上触及了“诺克斯十诫”中的某个禁忌。加上对996和PUA的批判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很难引发共鸣,个人觉得很难给予高分。
最后一个案子,谜题非常惊人,破解的过程和最终解答整体也不错。这个案件涉及的社会话题很多:正常和不正常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基情(大雾)的正常和不正常。你可以感觉到,作者极力想表达涉及这些话题的态度,但明显用力过猛,没有控制好分寸,整个案件显得冗长和重复。书籍最大的妙处在于点出而不点破,给人回味的空间应该把握得恰到好处。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看,推理过程要完整,甚至需要详细分析,态度可以半揭半藏,让读者自行体会。在这一点上,作者在微博上的写作堪称教科书,但换了其他形式和题材,感觉作者有些胆怯了,这一点需要作者在未来的写作中继续探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