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刚刚过去,对于七夕是否能称得上是中国情人节,大家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都不影响人们开心一把。
七夕这个节日源于牛郎与织女的神话,并在之后演化出了乞巧等多种含义。既有对神话的追思,又有对美好的向往。
中国的节日里,大都藏着神话故事。比如春节里有年兽的故事,中秋节有嫦娥和玉兔。而神话故事里,则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是不对的。也许这种信仰很多时候人们意识不到,但是,这信仰却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文化基因之中。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中国古代神话时,这样说:“中国人的信仰就藏在他们的神话中,两个字:抗争。”甚至他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屹立至今的最古老的民族,就是因为这个信仰。
他很遗憾地表示,在西方神话里,人们要听从神的安排,而在中国神话里,神不仅是可以挑战的,而且很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优秀品质,成为神。
他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被称为文明之源的火,在西方神话中,是上帝赐予的、是普罗米修期偷取的。而在中国神话里,是燧人氏钻木取火,自己创造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挑战太阳的夸父和后羿,治水的大禹,移山的愚公,填海的精卫。
想来大卫教授一定是羡慕的,因为从现代的角度看,西方神话里的人们都在“等、靠、要”,而中国神话里的人们则是在靠自己的能力挑战世界。
我以为对于中国神话,我早就全面地耳熟能详了。然而,看到了王新禧著的这本《中国神话》,我发现,我知道的还太少。
01、中国的仙女:麻姑(寿仙)、嫦娥(月中仙)、洛神(水中仙)、织女(七仙女,天仙)、玄天二女(萦尘、集羽,舞仙)、湘女(江中仙)、何仙姑(茶仙)。此外还有一部书《墉城集仙录》,收录了109个仙女。
02、仙侠之源:剑仙的传产起源于黄帝时期的广成子,秦朝归了三处:“晋地、燕地、川地”一代代人才倍出,人剑合一、斩妖卫道。“剑术已成把盏去,有蛟龙处斩蛟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吕洞宾,他也是凡人成仙的典型。
03、喜剧神仙:“人生南北多歧路,神仙终须凡人做!”这也是中国神话迥异于西方神话的一点。西方神话里,神是一定要有神的血统的,而中国神话里,除了神还有仙,而仙就是凡人修成的。疯癫和尚(济公)、倒骑毛驴(张果老)、诙谐岁星(东方朔)。个个都风趣幽默,有血有肉,有人味。
书中还列举了中国的爱神、山神、死神、财神等。有熟悉的,有闻所未闻的,甚是好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