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绝对不负“奇书”之名。先不说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才写成这部“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末世哀歌;仅从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史来看,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对它的阅读、解析、延展从未停止——自问世起,《红楼梦》就在读者中掀起了热议风暴。从手抄本上的脂砚斋、畸笏叟点评,到乾隆皇帝笑指书中内容“乃明珠家事”,从知名的文学家、评论家,到普通的人们只是单纯读故事,从小说的文本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到社会背景、人物原型、文化内涵等等,从高鹗续作后40回,到广泛的续作、翻作,乃至当代各种穿越、重生红楼的网文等等……其讨论和拓展的范围之广、之深,在文学批评和小说传播接受领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一梦,各种不同的讨论和争议历久不休,甚至形成了专门的“红学”。
在汗牛充栋的《红楼梦》研究著作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夏薇研究员的《文本与视觉:《红楼梦》人物图鉴》,以新颖的角度,详实的分析,借助孙温的红楼绘本,独树一帜地探讨《红楼梦》的文本深意,接受与解读,二次创作与传播和源文本之间的异同。
夏老师的《文本与视觉》,围绕着近年很有名气的清代孙温绘230幅红楼梦图展开。红楼梦的绘画配图也不少见,比如从清代就有的绣像本,到现代的各种绘本等等(比如我小时候就看过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小人书,有戏曲形象配图的,有那种传统白描配图的)。
孙温绘本之所以突出,诚如夏老师所言,是因为他可以说是目前已知首位对照全书章节内容场景,来对红楼文本进行画面呈现的画家——没错,就是这么牛!放到现在,这个人绝对是二次元二创大佬。
因此,他的绘本数量之丰富,场景之多样,实在堪称一绝;同时,由于孙温也是清代人,对当时社会的服饰、饮食、日常用品、习俗、文化等更贴近原著作者,所以能在绘画中加以呈现,这也有助于读者通过图画语言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文本内容。难怪一经发现问世,立刻引起广大红楼爱好者和红学界的关注和热议。
但同时,孙温对全书的内容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并在绘画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剪裁、删改,所以难免也形成了与源文本的偏离和差异。比如他在绘本中对“黛玉还泪”的画面回避,对宝黛爱情发展过程的弱化,对争斗冲突情节和悲凉惨淡场面的消解,都体现出这种“刻意的偏差”。
这种偏差对于熟读《红楼梦》文本的读者来说,难免会感到“不够味儿”;而对于未充分阅读原文的读者来说,可能会存在误导性。
夏薇老师在这本《文本与视觉》中,对孙温的绘本的优点和不足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探讨,使得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文本和视觉之间的关联与融通,也能对《红楼梦》的传播、接受、二次创作和二次传播中的各种细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对于大众读者,还是学术研究者来说,这可能都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尝试和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