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验越发沦为同义反复。或许让我们苦恼的并不主要是名为“虚无”的缺憾。实际上,因为我们急切地使用机械方式人为制造充实,我们经验的空白变得更加空虚了。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我们不只用这么多空虚填满了经验,还把这些空虚弄得如此缤纷多彩。
《幻象》是丹尼尔·布尔斯廷于1962年出版的一本博物学史学家著作,对图像革命催生的人类伪事件进行了全面批判,涵盖了众多面向,如榜样的丧失和名人的崛起、旅行者的丧失和游客的崛起、实体的丧失和影子的崛起、理想的丧失和形象的崛起。这本书依然在今天61年后不过时甚至更加相关。
布尔斯廷的观点可能会被一些"固执的保守派"反对,但他对深思熟虑与浅薄的背离和接纳提出的担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他关于"从理想到形象"这个章节中的讨论,这个时代倾向于把意义赋予形象而不是追求理想,形象用来掩盖现实、模仿价值甚至搁置价值判断。我们烦死了那些伪概念,像"所有个体都值得尊重"、"接纳本来的自己",这些伪概念是在架空"个体"定义或者架空"尊重"的价值。它们实际上给了人们懒惰找借口,只要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他/她就无需做任何真实的努力。那些只是拍个书皮封面晒个朋友圈却杳无音信的人,骗谁呢?那些模糊了自身动机和欲望的人,分得清沉溺是绝望还是乐观主义吗?那些谈论岁月静好却不问伦理道德的人,麻痹的是谁的理性?
当然安全无害,正如布尔斯廷所批判的那样,只要我们把心思放在经营影子上,完善形象而不是完善自我。但别忘了,将自我反思变成自我重复的方式本质上是精神的口香糖,咀嚼的盲目性只会带来被滋养的幻觉,我们从中真正获得的只有单调!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人之理想是对心智健全和卓越品格的追求,它代表着完美,但绝对不是像形象这样经过简化和平面处理的。尽管不是凡人所能完全企及,但它们值得追寻,与形象不同,它不为他人视线服务,也不为个人野心服务,它存在只是为了否定,唯有通过一次次否定可及的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扩展边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