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读完《燕食记》,放下书的瞬间恍若隔世,五举山伯和响仔的案板人生还历历在目,余味缭绕。
恰好周末回到粤东小镇,听阿妈说,台风过境,鱼市里竟有人卖起礼云子。便想起送到太史第的那一坛,堪比金子的礼云子。那是两位至交,未曾言表的过命交情。也难怪,时令美食最是能快慰人心。共飨时兴之余,把时光凝炼的独特风味,送入心脾,聊慰平生。再回头看看,阿妈在早市里挑到的难得食材,都会在饭桌上一一为我展开。譬如一道美人蛏,被阿妈用金不换简单煸炒,入口鲜亮甜滑,个个吃完眼神发亮,啧啧称道。怪不得赶海人常说“蛏子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岭南多血气子弟,大抵源自这片土地里的生猛海鲜飞鸟鸣禽。
三蛇肥,吃蛇羹。三蛇的打底主料,指的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过山乌(学名眼镜王蛇)。因其生性凶残,反应敏捷,专吃其他毒蛇为生,所栖身之处少有其他蛇类。但再毒的蛇,入了菜,烩得蛇羹,反倒是祛湿益气的秋补上品。太史第的蛇羹闻名大江南北,连孙中山、蒋介石、梅兰芳等一票政要名伶都被折服过。再往深挖,食惯生猛野味的岭南子弟,还能因地制宜地选用各色食材入烩。譬如太史家宴的名菜五蛇羹,后有发展出诸如“龙虎斗”、“龙虎凤”等名菜。再看看那些在龙舟上,赤身划桨的岭南子弟们,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民风如此,美食亦是如此,包容交汇,冶炼出千百年变化中的不变底色,是为岭南美食之魂。
复又想起书中的杜七郎和宋子游这对师徒。
虽是性情迥异,却又都是铁骨铮铮。同为剧作名家,才情可谓是绝代风华。七少爷是钟鸣鼎食的世家子弟,听着九姨太的曲声长大,对梨园之道算是耳濡目染。在战乱年代,随军时做的曲子慷慨激昂、热血鼎沸,实为乱世中的清流。宋子游则是个性更为内敛沉稳,却依旧才情难掩,尤记得他那番“文章无价”的论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可叹天妒英才,七少爷颠狂半生,死之前已沦落街头行乞多年,宋子游终成名家却在与师傅相遇后隔天便心梗离世。回到真实历史里,这对师徒的原型皆是剧作名家——南海十三郎和粤剧名家唐涤生。他们的命运亦是如书中所写,或许现实的岁月,才是神偷鬼手,永远诡谲多变吧。
此时又回想起主线两对师徒的师承故事时,反复被提及的那首《杨叛儿》小诗——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竟意外地贴合书中的每一章节的情感色调,似乎作者冥冥之中将它严丝合缝地缝进了每个角色的境遇。每每翻至此处,某种莫名的感念便是油然而生。它一次次地为我揭开层层叙事里,几代人交织在一起的血泪故事。表面看是得月阁的双蓉底色,细看了才察觉出这是深刻入骨的人间至情。就像每每唱出这首诗句时,总避不开地聊到划莲蓉至关键的是“熬”。想要熬出头,就得花时间下功夫,再硬的莲子也会熬成绵软没脾气。就像用情至深处,往往无声胜有声。
虽说主角多为男儿,却不得不提到书里的多位女性角色,她们的人格魅力分毫不差几位男主角。响仔的亲生母亲,般若观的头牌妙尼月傅,才华与美貌并重,棋艺更是难逢敌手。其深谋远虑之处,连贴身侍女慧姑都未尝察觉。为了保住遗子,更是毅然舍命,是为烈女英豪。
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