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和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自诞生以来,数字企业一直在自主探索和野蛮生长,监管层面主要是严密关注、积极探索,给予企业充分的施展空间,也给予市场充分的自由度,以观察新型市场的运作机制,并仅在危机时刻做出回应式监管。例如当年的“3Q大战”,在双方矛盾升级到白热化程度、利用各自行业地位迫使消费者做“二选一”决策时,监管层果断介入,最终才得到妥善处理。
本书立足实际,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尝试从自身特性、外部性、他者反馈等多个方面分析这一新事物,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目的是为数字经济服务民生提供制度范式与理论支持。
作者首先从传统经济的角度阐释了数字经济本身突破性的新:经济制度的新,以及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的市场主体之新。这是传统经济理论中没有包含的。具体体现在数字经济带来的外部性影响。首先是塑造了全新的营商环境:全新的线上营商环境,线上对线下的冲击和重塑,以及线上线下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机制,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次是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企业打造的线上平台具有了相当的准入和监管权力,这在传统经济中是不存在的;第三是数字经济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到了新的境界,即使传统企业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但其面对的整个供应链乃至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已经完全不同,企业必须做出回应,适应这种变化,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第四,数字经济带来的基础要素的新,数据几乎成为市场最重要的要素,对市场的基础制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除了对于传统市场经济各层面的影响,数字经济实际上重塑了整个社会的链接方式,因此作为社会性加持的信用体系受到了革新挑战,以及作为数字经济回馈社会导向的现实意义也具备了新的内涵。
总体而言,本书立意深刻,从概念和内涵入手,将数字经济看作新型契约的构建,从而基于契约理论建立分析理论与框架,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第一步。而后对新型生产关系的各要素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且扎实的实证分析,强调了数字经济重构营商环境、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等重大的影响力。并通过分析探索现状本质,思考经验带来的政策性启示,以进行“实践推动理论”的尝试。最后回应于“共同富裕”的时代责任,探讨了关键性的分配问题,并提出了六条政策性建议,具有现实意义。面对全球不同经济体中差异巨大的实践结果,作者保持着思辨理性,强调了数字经济的工具性,并对协调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能够实现现实期待,如何规范和引导是关键。
略有缺憾的是没有深入讨论消费者群体性活动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规范性需求。当然,在部分内容中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将消费者作为受众和信息反馈的第三方出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不都是理性的,其反馈也不都是“合理的”。通过互联网高效的信息传递,消费者可以快速形成群体决策并执行,即使其中包含相当程度的非理性行为。因此,企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很容易受到“饭圈”、“粉丝”等亚文化群体的极大影响。由企业引发的问题或正常的市场反馈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及市场行为的监管加以规避,但社会事件引发的非理性群体行为却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解决。然而,这或许涉及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不是数字经济领域能实现的规范作用。然而,这种非理性行为通过数字经济实现了更大的能量释放,或许这部分应考虑在数字经济规范中。总之,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个体受众,也是关系体制构建与市场治理中的重要群体参与者。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新事物,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基础要素的完全革新,具有与“人类第一次学会使用工具”相似的意义。传统经济体系必须在理论体系、基础建设和国家监管等各个方面进行革新,才能完全纳入数字经济,并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全部潜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