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古都》已经看完有一段时间了,甚至已经有些忘记了里面人物的名字。但是忘记这些并不重要,因为这本书讲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故事,只是“人情”而已。在我看来,《古都》讲的是思绪,通过四季变化,小说主人公千重子的思绪时而飘浮,时而停留,时而飞翔,时而盘旋。她的思绪像一条线,串起了京都沉淀的美、仪式的美和自然的美。作者对景致和街景建筑的描写都非常细腻,最终让读者爱上了千重子,或者是京都。即使忽略了故事的框架,京都之美仍然会给人带来震撼。有观点认为,川端康成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时代尽力展现了日本的“东方美”,用文字揭示出精美的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惊叹和外国读者的崇拜。川端和横光利一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我推测,横光利一相对来说在现代的中国较为陌生,可能是因为他去世得太早,而且不是自杀。川端康成虽然在晚年已经功成名就,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关于他的死因,也有各种说法。在二十世纪的日本文坛上,有许多作家选择了自杀,川端之死似乎宣告了他的文学生涯的结束,其他方式都不足以表达这样的意义。《京都》是我正式读完的川端康成的第一部小说。这也是在朋友的推荐和催促下勉强读完的。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开始的时候我努力捕捉作者的意图,逐渐清醒后发现故事可能只是作者用来释放诱饵的平台。“新感觉派”文学打破了客观,主观扮演了掌控世界的角色。小说中,雪从高大杉树上落下,似乎是千重子对自己身世的怀念和自嘲,而杉树之所以高大,也是因为苗子的胸怀和愧疚。千重子和苗子原本是一对孪生姐妹,但因为千重子被弃养并被富商收养,两人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爱慕千重子的男性中,有一位因为两姐妹太过相似而将感情转投给了苗子,苗子心知肚明。故事没有结局,姐妹两人偶然相认后再次分别,这一切就像是祗园重檐下随风摆动的纸灯笼,也像是寄生在老枫树上的紫花地丁,命运无法掌握,从出生就已经注定。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书中提到的几根腰带,多么美丽,却无法亲眼见到,让人感到失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