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词来概括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共鸣”、“自我”、“青春”。
这是我读过的第三本关于波伏瓦的书。从她的童年到少女时期的成长,通过回忆的叙述展开。与《第二性》相比,这本书更容易阅读,比《成为波伏瓦》更亲切一些。
第一个词“共鸣”:女性成长的路上有许多共同点,激发出我们对这些共同点的共鸣。童年时期希望被当成大人而不受他人俯视,少女时期因身体发育而产生的身体厌恶,女性意识觉醒后与原生家庭的冲突,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时的幸福,与自己一生珍视的女性友谊......每读一个部分,仿佛在读自己的故事,忘记了主人公是波伏瓦,不断惊叹“我也经历过这些事啊”。
第二个词“自我”: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要成为什么?这些问题是懵懂的意识,也是青年时期再也无法压抑的声音!自我意识的觉醒必然伴随着某种意义上的“背叛”,背叛曾经的友谊、宗教信仰,背叛对家人的唯命是从。波伏瓦写到:“在我这个阶层,当时大家认为一个姑娘进行深造不合时宜,从事一种职业更是掉价......(父亲)的朋友、兄弟和他姐姐的女儿都将成为贵夫人,而我不会......明天我将背叛我的阶级,现在我已经背弃了我的性别......”。明确自己想要什么,首先要拒绝那些不想要的。
第三个词“青春”:波伏瓦的青春没有太多伤痛和酸涩,也没有鸡血,只有深思熟虑和谨慎选择。她谨慎地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我早就决定要一辈子致力于脑力活动......当时拥有中学、大学教师资格和哲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寥寥可数。我希望成为这样的先驱者之一。”她也谨慎地思考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我不接受人家剩余的激情,拒不接受与爱无关的享乐。”她通过自己的实践展现了教育的力量——理性和自尊的结合,成为了一个“规矩女孩”。渡过青春期后,她不再拘谨。
“规矩”是由他人和社会制订的,而“自我”永远有接受或拒绝的选择权。阅读波伏瓦的过程也是照顾自己的过程,我们不需要成为波伏瓦,但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成为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