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从证据到观点有严谨的逻辑。就研究而言,学术脉络梳理得很清晰,有些章节开头或结尾也有呼应学术问题,值得我自己学习。
不过结论嘛,似乎不是特别惊世骇俗,聊作总结:
1.对日常用语做出概念性界定,如礼物、关系、人情等,对本土的民族志阅读不多,吴飞的《过日子》倒也是类似的套路;
2.梳理礼物的种类,仪式性的场合需要礼单,人们送礼更郑重,而非仪式性则是各种私人场合,此外表达性与工具性送礼并非截然二分,可通过工具性送礼创造新关系;
3.社会关系指导送礼行为,而送礼行为又确认和巩固了社会关系,从是否送礼和送礼的方式可以推论二人关系是否正常;
4.从礼单窥见社会网络,从形下的物质推导出形上的社会规则;
5.农村的社会网络正从宗族、集体转向私人关系,姻亲和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尤为重要;
6.为什么要送礼不仅是一种债务关系,更需要积极地表达(回礼要略高一点,而且马上偿还等价物表示拒绝),维护这种关系的动机除了危急时刻的互助义务外,还有社会地位、人格尊严的考虑,以及对社会制裁(孤立)的恐惧。
7.关于彩礼和嫁妆,作者认为彩礼已从过去的家庭间的财产流动(卖女儿钱)转向家庭内部的财产流动,新郎和新娘父母资助子女成立新家庭,而不是礼物流向的对象和目的不够明确,作者分析得也不够透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