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首要的是:“整个大脑皮层就是一个记忆系统。”
从这一个定义起整个理论都得到了一个不容辩驳的立足点。至少在我长久以来对人脑的浅显认识里,从来不曾赋予“记忆”如此高的优先级。当我们谈论记忆时,我们说的更多是“回忆”,牵连一种感性体验,而在英文中都等同于memory。然而霍金斯在这熟悉而珍贵的能力之上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具有强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世界映射在大脑之中,人们通过记忆重构世界模型,并以这一模型为中介间接地探索世界,正如叔本华在《现在觉得理解也深了些。我们的知觉,究其实质只是突触间的无数动作电位,“输入大脑的都是模式”。这种认知的间接性注定了人与客观世界的离异,不过这就是哲学主题了。
在这个记忆主题中人脑几个特征中,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恒定表征”,这也是人类识别能力远超于机器的根本要素,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原因,是机器的识别依赖的是客观世界的绝对性,而人类的识别依赖于“相对性”。我想正是恒定表征实现了知识迁移。我们依靠细节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判断,所以我们知道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昏暗的光线里,一张脸就是一张脸,而一个苹果就是一个苹果,但对于机器来说,识别步骤是困难的,因为只有一个轮廓每根线条都与它所储存的模板精准吻合,它才能够完成一个判断。因而我意识到,我们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我们没有感知“绝对”的官能,我们唯有在一切联系之中为事物赋义。就像索绪尔指出语言得到使用的关键是符号差别原则,也即可区分性原则,世界在人类大脑中也只能以相对性为基础建构。我想,人类也或许必须在差异性系统中确认自身。
在记忆的基础上,霍金斯进一步提出了“预测”的能力,这更是一个新鲜而自洽的概念,初读时觉得不可思议,但细想一下又觉得除此之外没法做他想。在书中找中心句的话,我想应该是:“我们的意识是我们感觉到的一切与源于大脑记忆的预测之结合”,而“正确的预测形成了理解”。我们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校对”着自己的感知与认知,并以此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写下一句批注:文学想象力也许就是打破预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