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看完有段时间了。想着留点感想也不愧对于这本好书的创作者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许。整部手记非常详细地描写了郭帆导演及团队拍这部电影的制作、创作流程思路。
球2相对于球1场景多了三四倍,拍摄时间却只有上一部的一半。再加上疫情,投入心血之大,为拍出满意的作品,打磨了非常多的细节,包括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考量。比如:地球自转停止后,昼夜时间变为60小时一个昼夜,环境如何变化对人类有何影响,拍摄当时应该是什么天气光线如何变化,以及太空电梯的制作和成型样子等等都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支持。
影片还涉及到月球被“放逐”之后狼人是否能变身,中秋节是否还放嫦娥去哪儿等话题。为了实现拍摄镜头角度的变化,他们购买了全球只有三台的“泰坦”机械臂,并进行了专业改造。由于疫情无法出国,他们只能远程调度来拍摄国外场景,郭导早上拍中国,夜晚拍国外(时差)。最后拍完还要看一遍素材,每天只睡3个小时。
郭帆认为,“还活着”是他拍摄期间最高兴的事情,以至于手记主编都想把体检单附于其中。手记中详细地记录了VI、调色、特效、场景、剪辑、声效、翻译、服饰等每个方面的细节。
其中,场景一特别需要谢诸多国家演员之间的沟通,现场负责人讲解每个人的工作岗位、表情以及在拍摄时正在做什么等等。然后各个翻译组再上台讲解一遍,这使得现场充斥着各种语言,就像中国外交发布会一样。
手记中还提到了剪辑过程,粗剪下来约有4个小时的素材,每个场景都是团队成员没日没夜地拍摄的心血。虽然尝试过将电影分为上下两部,但由于无法做到情节起伏,最终放弃。每次导演看到剪辑后的片段,都需要半个小时来鼓起勇气,真的舍不得剪,就像割舍自己的孩子一样。最后只能眼睛一闭狠心去掉许多有意思的情节(真的好可惜,希望后面有导剪版)。
这部手记朝中国科幻电影河里扔了一块石头,波光粼粼,连绵不绝。通过这手记观众们也看到制作一部好的、可信的科幻电影的诸多挑战和困难。每一次拍摄都是新的挑战,期待《流浪地球3》。
这本手记存在的意义就像在结语中郭导所说的:“在未来,它是某一瞬间在我们脑海中划过的一抹景象,是洋溢在我们嘴角的幸福的一丝微笑,或者是垂挂在我们脸颊上的幸福的一滴泪。总之,它记录了我们的存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