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长达三十年的去污化陈述。看的过程罗列了很多关键词:白人x阿帕奇人(种族),人类学家x原始居民(文化),女性x男性(性别)。以为会是一份关于文化冲突的报告,但怎么也看不出文化隔阂在这整个案件中有起作用。阿帕奇文化里女性和男性同骑意味着性暗示,因此产生误解,但挣扎、反抗应该是统一语言吧。
所以看到最后发现案件的焦点是性别,更遗憾地发现污名化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庭审攻击个人品德,控方和辩方准备的点都是品德证明,而无视激烈的现场、撕扯破烂的衣物。就想问其他刑案也要验证品行吗?谋杀案的受害者是个恶棍就能减轻加害者的罪行吗?案件以外也围绕意淫亨丽埃塔品行不端,放浪,终致灾祸,媒体喜欢这样的新闻,还有一部分虚构小说大写人类学女学生和原住民的风流韵事,消费起来无视真相毫无底线。而她的家人——本书的作者们陷入自证怪圈:她积极善良,绝不可能是报道所说的那种人。
看标题以为会是改变人类学的一次重大事件,事实上亨丽埃塔事件确实有后续涟漪,田野调查限制更多了,女性人类学者不允许独自前往进行田野调查,告诫后辈别轻信别盲目(悲剧带来的教训居然还是归因于个人),直至全书最后,作者引述他人的反思:“……侧面反映出女性人类学者的困境——因为性别,她们身为田野工作者的正当性常常受到威胁。”起码在人类学,进行的反思不该只有书中这些,他们在观察别人的同时,是否观察过自己。
这本书最大的遗憾还是人类学部分太少了,一开始被吸引的就是“人类学”和“审判席”,可到最后满脑子全是她是无辜她正直善良,却依然不太清楚亨丽埃塔在阿帕奇的研究和成果,包括田野调查的流程也不甚清楚,案件对人类学的影响以及后续也是不够的。而且作者对哥大和那几个教授毫不掩饰的厌恶,基本杜绝了有这方面探讨的展开,列举的人类学家认为要以弱势群体/文化原因赦免的观点很离谱很不可思议。担心本次案件影响其他保留地调查而不是担忧受害者,这些控诉都是有意义的,会期待这个案件有更多方位的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