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没有像多数研究那样从造像风格及艺术进行讨论,独辟蹊径地从供养人角度挖掘龙门石窟及造像背后的故事:
皇帝即如来,慧成和尚在古阳洞正壁为孝文帝造像祈福;
造像为果报,宣武帝造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敬献自己的父母,也为自己产生功德;
灵魂的救赎和超度需要多少钱钱呢?“自非倾珍造像,焉可炽彼遗光”。胡太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僧人道兴的这句话,斥巨资为母亲皇甫氏建造北魏最安慰的一座石窟——具有丧葬纪念碑性质的火烧洞,其造价几近于永宁寺、瑶光寺;
孝道也即政治,李泰为目前长孙皇后修宾阳中洞,表孝道的同时,彰显自己的“德行”,可谓一举两得。只是李世民不想儿子像自己一样,为夺王位不惜手足相残,最终李治渔翁得利;
武曌拿了二十万贯的脂粉钱资助建造卢舍那大佛,与其说是为了给自己造像搞“偶像崇拜”(在672年同李治同游龙门决定出脂粉钱以前,没有证据表明武则天有篡位的意图,同样地没有证据表明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神化自己),倒不如说以皇家开窟造像的机会,以支持丈夫的名义,向民众展示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为了不信佛的皇帝能够往生西方净土,高力士造阿弥陀四十八愿,杨思勖造十一面观音像(将国家皇帝视作自己的父母)可谓用心良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